• 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已超2萬億,數字鄉村發展哪些省份強

    今年是《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印發的第五年。數字鄉村發展推進到什么程度、數字鄉村發展呈現什么格局?近日發布的、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

     

    今年是《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印發的第五年。數字鄉村發展推進到什么程度、數字鄉村發展呈現什么格局?

    近日發布的、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指導,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牽頭編制的《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提供了一系列數據: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2022年已達2.17萬億元;截至2022年8月,互聯網地圖新增鄉村地名達 414.2萬條;2021年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112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采用了互聯網技術;截至2022年6 月,農村地區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到2.27億;截至2022 年9月,所有省份、85%的地市、69%的區縣已建立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

    此外,4月初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數字經濟藍皮書: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之子報告《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現實路徑、具體實踐及政策建議》(下稱《數字鄉村》)稱, 數字鄉村總體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數字鄉村區域間發展程度不均衡,地區間發展優勢也有不同;數字鄉村發展呈現 “點狀” 區域分布格局,數字鄉村發展點輻射帶動作用顯著,但發展點之間的帶動作用也有差距。

    從總體上看,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相關硬件和軟件成本的降低以及可獲得性的提升,數字經濟在鄉村地區快速普及,數字經濟在整體上將對鄉村振興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不過,《數字鄉村》報告分析稱,目前中國數字鄉村建設存在諸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單薄、數字人才培育缺乏、數據分享體系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方面還較為薄弱,兩者的融合發展也面臨不小的挑戰。

    為了對我國數字鄉村振興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監測與評價,《數字鄉村》通過對鄉村建設評價指標相關文獻的總結,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鄉村全面振興的指標,初步構建了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基礎設施、生產服務、環境治理、生活就業等4個一級指標。到2020年,我國數字鄉村發展指數達20.8,較2016年提升了8.45倍,并且每年的增長幅度均保持在35%以上。其中,特別是鄉村電商發展規模正逐漸擴大。

    基于對31個省份的數字鄉村發展指數測算,《數字鄉村》報告顯示,各地區之間數字鄉村發展水平不均衡,但發展差距在逐漸縮小。2018年,各省份數字鄉村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發展水平高的省份與低的省份極差比為3.33;2019年,極差比減小1.84;2020年,極差比減小1.43。

    縣域數字鄉村發展水平呈現地區差異,存在沿海地區發展水平顯著高于內陸地區的東西差異,而南北地區上的差異則不明顯。

    分省份看,數字鄉村發展水平較高的省份依次為浙江(25.0)、北京(24.1)、廣東(23.9)、江蘇(23.5)、河北(22.9)、福建(22.8)。

    此外,我國數字鄉村發展呈現“點狀”區域分布格局,數字鄉村增長點輻射帶動作用顯著,但增長點之間的帶動作用有差距。

    《數字鄉村》報告稱,從2016~2020年各省份數字鄉村建設的發展過程來看,逐漸形成了以江浙地區、川渝地區、京津冀地區為主的三大數字鄉村輻射中心,江浙地區將帶動南方沿海直至兩廣地區、川渝地區將帶動中部地區、京津冀地區將輻射北方內陸地區。2017~2020年,江浙地區的周邊及沿海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指數平均增長幅度為68.90%,川渝地區周邊及中部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指數平均增長幅度為61.28%,京津冀地區所輻射的北方內陸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指數平均增長幅度為52.72%。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