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就業群體也在“卷”?貨車司機、外賣員、快遞員等人數達8400萬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成為職工隊伍重要組成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主要是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群體,以男性青壯年為主,農業戶籍人員比例較高。

    清華大學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成為職工隊伍重要組成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主要是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群體,以男性青壯年為主,農業戶籍人員比例較高。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周紹杰表示:整體上看,新就業形態從業者大多數還是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即第二代農民工。比起代農民工,第二代農民工很少從事農業勞動,而只是出生在農村、屬于農業戶籍。他們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在高中、甚至初中畢業之后就進城打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因此對技術門檻要求相對較低的新就業形態就成為他們的更優選擇。但同時,很多從事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他們也會隨著職業技能的提升以及社會經驗的豐富離開這類就業。因此,新就業形態具有“蓄水池”的功能。


    新就業持續“內卷”

    據全國總工會2023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全國各級工會新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達1037萬人。這反映出新就業形態從業者的增長速度很快。而按照此次統計,全國外賣員、快遞員、專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人員數量達到8400萬人,接近1個億,占全國職工總數的20%。而在全國各省人口統計中,2022年,江蘇省總人口才8070萬人。也就是說,我國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就業人口(或相當于整個江蘇省人口)都在送外賣、送快遞、跑專車。這是當下我國就業市場的真相之一。


    更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中。而美團下調外賣員傭金等消息的傳來,則反映出外賣、快遞等行業可能將會變得超出想象的卷。難怪有人為此擔心:新就業形態下,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或被打破。


    須強化權益保障

    隨著新就業形態迅猛發展,國家密集出臺了相關文件,推動對新就業形態從業者的勞動權益保障。黨的二報告曾指出,“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健全勞動法律法規,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此前在2021年7月,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共同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從健全公平就業、勞動報酬、休息、勞動安全、社會保險制度,強化職業傷害保障、完善勞動者訴求表達機制等多方面,建立健全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同時,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勞動保障基本公共服務范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指出:目前,我國新就業形態已經涉及包括零售、貿易、餐飲、物流、交通、醫療、教育等各行各業。一方面,我們應積極發揮新就業形態作用,支持新就業形態擴大規模,增加崗位創造,激發勞動力市場活力。另一方面,規范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應不斷完善新就業形態領域勞動權益保障規則,加強保障體系建設,形成支持新就業形態長期發展的機制。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