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冷鏈物流企業廣泛使用自動化立體倉庫,配備自動冷藏設備、移動貨架、自動分揀裝置等,實現自動存取貨物的同時極大地節省了空間。
另外,發達國家注重先進保鮮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如美國75%的果品通過氣調貯藏,相比傳統保鮮方法效果更好、貯藏時間更長、更加環保[19]。發達國家積極推動先進技術在冷鏈物流各環節的應用,逐步實現了自動化、無人化操作,促進了冷鏈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有效保障了冷鏈物流的質量。
3 推動我國冷鏈運輸標準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針對目前我國冷鏈運輸標準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本文建議以政策制度建設為基礎,以標準實施監督為手段,以標準體系構建為指引,重點加強關鍵標準有效供給,推進標準國際化,通過提升冷鏈運輸標準化水平促進冷鏈運輸的高質量發展。推進冷鏈運輸標準化發展的政策關系如圖2所示。
3.1強化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建設。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體系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分析發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促進了相關標準的制定發布。為推進冷鏈運輸標準化發展,建議在國家物流業法律法規體系的框架下進一步強化冷鏈運輸相關法規制度建設,明確各相關部門在標準化管理方面的具體職責范圍和界限。
針對冷鏈運輸車輛通行難、停靠難、運輸效率低等問題,建議加強交通、商務、公安等部門間溝通,進一步完善城市配送冷藏保溫運輸車輛的標識管理,優化城市配送冷藏保溫運輸車輛的通行管理制度,合理規劃建設冷鏈配送停靠裝卸設施,為冷鏈運輸車輛的便利通行、高效配送提供政策保障。
3.2構建完善的標準體系。
標準體系建設有助于梳理標準之間的層次關系,強化標準化工作的系統性指導。目前冷鏈物流及冷鏈運輸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對于標準的現狀及相互關系掌握不足,標準化的指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內容涵蓋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配送、銷售等各環節。
交通運輸部門研究建立冷鏈運輸標準子體系,包含綜合運輸、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和郵政等各種冷鏈運輸方式的標準。通過系統構建標準體系,摸清當前標準現狀及相互關系,分析研究標準缺失的具體環節或方向,科學指導標準制修訂工作。
3.3建立標準化協調機制針對冷鏈物流標準涉及管理部門眾多、存在多行業交叉融合的特點,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冷鏈物流標準化協調機制,形成各相關部門深入溝通、協同配合、共商共享的冷鏈物流標準化工作格局。
在標準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審查等各環節強化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和協同聯動,擴大征求意見的范圍,推進標準之間的規范引用,強化標準間的協調性,加強各環節、各領域標準的銜接。對于現行標準存在的交叉和重復等問題,定期組織召開協調會議開展專項討論,梳理相關聯標準之間的共性與差異,溝通確定各標準的重點規范內容,為后續標準的整合或修訂提供依據。
3.4加強急需標準供給。近年來冷鏈運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冷鏈運輸標準的供給速度也隨之加快,但仍存在不均衡的問題:
一是各類別標準數量差距較大,設施設備類標準相對較多,作業管理和信息化類標準數量較少,其中設施設備類標準主要集中在冷藏集裝箱方面;
二是不同運輸方式的標準數量不均衡,綜合運輸、鐵路領域的標準較多,而民航和郵政領域的標準較少,需要進一步統籌考慮冷鏈運輸標準制修訂工作。
目前我國近90%的冷鏈貨物通過公路運輸,建議在作業管理方面優先研究制定道路冷鏈運輸企業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相關標準,為冷鏈運輸企業服務質量的考核和評價提供基本依據,推進冷鏈運輸服務品質提升。
在信息化方面,建議加快研制冷鏈綜合運輸數據格式及監控管理平臺相關標準,統一規范各種運輸方式冷鏈運輸的實時位置、溫濕度監測等數據信息,提高冷鏈運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20],確保冷鏈運輸全程信息可追溯。
3.5加大標準實施與監督力度。
我國每年因冷鏈運輸不規范造成約1200萬t水果、1.3億t蔬菜的浪費,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元,其中因溫度、包裝、設備等不規范造成的損失占比接近一半,若標準能夠得到有效實施,相關損失可以大幅減少。
因此需要加大冷鏈運輸標準宣貫力度,推進標準及相關資料的免費公開,通過標準化試點示范工程推動冷鏈運輸標準的推廣應用,發揮示范企業的帶頭作用,總結形成可復制的標準化經驗,促進冷鏈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
加強標準的應用監督,針對市場上仍存在高耗能、低效率、不合規冷藏保溫車輛的情況,強化車輛市場準入管理,將車輛的溫控、制冷設備性能檢驗納入綜合檢驗范圍,開展冷鏈運輸企業信用評價并建立聯合懲戒機制,推進冷鏈運輸信用體系建設。
3.6開展標準化培訓與人才培養。
針對部分企業和從業人員對于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標準化意識淡薄等情況,
一方面充分利用標準宣貫會強化冷鏈運輸標準化培訓,普及標準化基礎知識、解讀重點標準技術內容,增強企業和相關人員的標準化意識,提升標準實施應用效果;
另一方面,依托標準化試點示范工程,面向試點示范企業開展標準化編寫培訓,引導企業將成熟的試點示范成果提煉總結形成標準,強化試點示范成果推廣應用。鼓勵高校開設冷鏈物流標準化相關課程,培養冷鏈物流行業標準化人才。
3.7提升冷鏈運輸標準國際化水平支持科研院所、學會協會、企業等開展國際冷鏈運輸技術及標準化研究,通過國際考察、學術交流等途徑學習先進冷鏈運輸技術和管理經驗。
加強國際國外標準制修訂動態的跟蹤研究,積極借鑒和引進國際國外先進標準,提升國內標準的技術水平,推進標準化建設與國際接軌。
鼓勵開展國內外冷鏈運輸標準對比研究,爭取在智能冷鏈運輸、冷鏈多式聯運服務等優勢特色和新興領域形成提案,推進將我國技術納入,提升我國冷鏈運輸標準化方面的國際影響力。
4結語
本文聚焦冷鏈物流的運輸環節,分析研究了我國冷鏈運輸標準化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借鑒發達國家冷鏈運輸標準化發展的先進經驗,針對我國冷鏈運輸標準化發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議。
我國冷鏈運輸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需要更好地發揮標準化對于冷鏈運輸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的支撐作用。下一步可針對國際國外先進標準開展技術要求和具體指標的對比研究,為我國冷鏈運輸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提供借鑒。
另外,可進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車路協同等新技術在冷鏈運輸領域的應用,促進冷鏈運輸服務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