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機構預測,機構認為海外需求下行疊加基數效應,按美元計價,3月出口增速或仍處負增長區間。大宗商品價格走弱、高基數效應、需求復蘇進程緩慢也將削弱3月進口增速。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8957.2億美元,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5063億美元,同比下降6.8%;進口3894.2億美元,同比下降10.2%;貿易順差1168.9億美元,擴大6.8%。
01出口
外需下行疊加基數效應
出口方面,機構認為海外需求下行疊加基數效應,3月出口增速或仍處負增長區間。
對于3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按美元計價,中金宏觀、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部、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的預測值分別為-0.6%、-6%和-8%。按人民幣計算,浙商證券李超宏觀團隊的預測值為2.5%。
海外需求方面,中金宏觀表示,3月歐元區PMI新出口訂單邊際改善,中采PMI新出口訂單雖然環比下降2.0個百分點至50.4%,但仍然處于榮枯線以上,或顯示海外需求仍有一定韌性。
從高頻數據來看,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部則表示,3月前20日韓國出口同比下降17.4%,降幅較2月前20日擴大14.6個百分點;同時3月越南出口同比下降13.2%,降幅較前月擴大26個百分點。亞洲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出口增速下滑,折射在海外貨幣政策收緊背景下,海外需求表現疲軟。
李超宏觀團隊表示,滯脹趨勢疊加高庫存放大對中國出口沖擊,出口短期繼續承壓。當前海外經濟滯脹趨勢更為清晰,全球主要消費國PMI指數進一步走弱,美國1月、2月制造業PMI再創新低,下行至48%下方,日本及歐元區2月制造業PMI也維持在47.7%和48.5%的較低水平,通脹層面美歐通脹仍位于較高水平,1月CPI同比分別為6.4%和8.6%。
“滯脹狀態下美國經濟從2022年下半年起逐步開啟去庫進程,進而對其進口需求產生較大沖擊,并對中國出口產生拖累。” 李超宏觀團隊表示。
基數效應上,中金宏觀表示,2022年3月出口同比增長14.3%,較2022年1-2月的15.5%進一步回落。
從環比增速看基數效應,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部則表示,2022年3月中國出口環比錄得26.9%,環比增速高于2021年同期9.2個百分點,基數上行或進一步拉低中國出口同比讀數。
“出口結構層面,全球滯脹逐步演繹,市場對中國出口存在一致性的悲觀預期,我們認為未來有兩大領域可能出現亮點,獨立于全球衰退帶來的外需下滑,通過份額提升或者獨立的產業發展趨勢帶動出口積極增長。”李超宏觀團隊表示,重點關注海外消費降級和企業降本帶來的出口機會;同時,關注新一輪科技周期和全球碳中和進程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