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百余年后,鹽田港集團公司再度改名。近日,上海托管所發布《深圳市鹽田港集團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關中文名稱更改事項的報告書》表明,深圳市鹽田港集團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縮寫,鹽田港)改名為深圳港集團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縮寫,深圳港集團公司)。此前,深圳港集團公司還曾用過“深圳鹽田港集團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東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東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中文名稱。
緊抓深圳港口明信片
3月15日,鹽田港就改名事宜發布報告書。報告書表明,為進一步緊抓深圳港口明信片,提高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更好服務深圳亞洲海洋服務中心城市、具備亞洲重要聲望的物流服務中心建設,落實“一帶一路”、城市交通大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要國家發展戰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安全管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國家市場安全管理總局中文名稱核準,公司控股股東的企業中文名稱由“深圳市鹽田港集團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更改為“深圳港集團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港集團公司在鹽田漁港、大鏟灣漁港、深汕小漠國際性物流港都有客運碼頭資產。而同處深圳的另一大港口集團公司招商港口經營南山漁港,旗下三大貨柜客運碼頭蛇口、赤灣、媽灣合稱為招商深西漁港。從客運量上看,雙方旗下客運碼頭可謂各占深圳港半壁江山。
數據表明,2022年,深圳港貨柜累計客運量達到3004萬標箱,同比增長4.4%,是繼上海、新加坡、寧波舟山港之后,亞洲第四個年量突破3000萬標箱的港口。去年,深圳港集團公司營收為53億元,利潤總額同時實現18億元,總資產達到552億元。其參股的鹽田國際性港口貨柜客運量同時實現1630.13萬標箱,占所有深圳港口的54.27%。
作為世界超級大港,深圳港在國際性上卻始終沒有統一的港口代碼,各漁港在不同運營商下獨立運營。當人們提起深圳港時,腦子里總是自動將其拆解成了鹽田港、蛇口港等諸多港口。港口物流界專家認為,深圳港集團公司出爐,對于緊抓深圳港口明信片具備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擴大深圳作為國際性航運城市在國際性上的聲望。
深圳港資源整合取得進展
對于改名,業界也認為是深圳港資源整合取得的實質性進展。2018年7月,廣東省城市交通運輸廳官網發布了《有關政協廣東省委員會十二屆一次會議第20180201號提案答復的函》(縮寫“答復函”),提出以廣州港集團公司、深圳港口集團公司(深圳市外部資源整合組建)為兩大市場主體,分地區資源整合沿海14市及佛山市范圍內的市屬、市屬國有港口資產。答復函還透露,當時已經形成《廣東省港口資源整合方案》。但時至,廣東省依然沒有港口資源整合的實質性進程。
應該說,地區港口資源整合就是要形成合力,使港口進入協作發展快車道。縱觀世界,北美的紐約新澤西港、西雅圖港與塔科馬港、洛杉磯與長灘港,西歐鹿特丹和安特衛普港,德國漢堡和不來梅港,韓國釜山和光陽港,日本東京、橫濱和神戶港,都是由幾個相距不遠但有相當規模貨柜客運量的組合港群,形成一個互聯互動港口組合體關系。事實上,在經濟亞洲化、一體化的時代,許多行業正經歷著合并、收購、成立發展戰略聯盟,港口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具備較強的自然壟斷力,為了應對海運業的重大變革,港口之間合作是一種新趨勢。
寧波舟山港的資源整合拉開了我國港口資源整合的序幕,2015年浙江海港集團公司的成立,真正同時實現了中國“一城一港”向“一省一港”的方式跨越,浙江省港口資源整合的成功為全國其他省市提供了示范。2017年8月17日,城市交通能源部向全行業印發《有關學習借鑒浙江經驗大力推進地區港口一體化改革的通知》,引導各地因地制宜有序大力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優化水運供給,加快行業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的港口資源整合已經覆蓋從南到北的幾乎所有沿海省份,但廣東省卻例外。我國港口資源整合基本上是省級層面港口資源整合,通常是先成立省級港口集團公司,再通過省級港口集團公司逐漸資源整合省內港口資產。由于各省情況不同,因此具體資源整合方式也有所差異,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市屬國有企業方式,二是央企控股方式。但對于廣東省而言,這兩種方式目前似乎都難以大力推進。
廣東省港口眾多,以珠江為界,珠江西岸港口有廣州港、珠海港、中山港、佛山港、茂名港和湛江港等;東岸則有深圳港、東莞港、惠州港、潮州港和汕頭港等。廣東省港口經營市場主體眾多,僅以深圳港為例,就有深圳市屬的深圳港集團公司(原鹽田港集團公司)、招商局港口、香港和記港口、香港現代貨箱等參與經營,涉及國企、央企及港資,市場主體太多,難以統籌,因此廣東省港口資源整合一直停滯不前,成為中國當前“一省一港”港口資源整合的例外。
灣區港口一體化提速
深圳港集團公司新招牌地揭開,似乎邁出了深圳港口資源整合的重要步。這對提高深圳港口整體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更好地服務深圳亞洲海洋服務中心城市、具備亞洲重要聲望的物流服務中心建設,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城市交通大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十分明顯。下一步,能否在深圳港、廣州港等兩大重要港口基礎上,大力推進廣東省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則更為重要。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框架下和鞏固香港國際性航運服務中心的大趨勢下,應以積極大力推進灣區港口一體化發展為更高目標。粵港澳大灣區港口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大市場、大產業、大港口、大物流方式可以說是廣東省港口未來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也是新時代鞏固香港國際性航運服務中心地位的重要。
2017年,城市交通能源部與天津、河北省部省聯動推出《加快大力推進津冀港口協作發展工作方案》,共同推動津冀港口跨省級行政地區資源整合先行先試,為跨行政區劃的港口資源整合大力推進做出有益探索。
近年來,香港國際性航運服務中心地位受到嚴重挑戰。2016年,香港港跌出“2000萬標箱”線,2022年客運量為1600多萬標箱,已跌落至亞洲第九。深圳、廣州、香港以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港口鄰近,腹地交叉,港口樞紐的海運物流市場趨勢類似。2022年亞洲大貨柜港口中,深圳、廣州、香港三大港口均位列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性樞紐港的外部競爭非常激烈。
從發展數據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港口一體化發展已極為迫切。2013年至2022年,香港、廣州、深圳三港貨柜客運量整體規模大致維持在6000—7000萬標箱左右,沒有大的突破,是一個此消彼長、外部競爭的局面。香港貨柜客運量逐漸減少,廣州貨柜客運量逐漸增加,深圳貨柜客運量平穩發展。
根據《廣東省港口布局規劃(2021-2035年)》,廣東省將構建以珠三角港口軟件產業為核心,粵東、粵西港口軟件產業為發展極的“一核兩極”發展趨勢。
到2025年,廣州港和深圳港具備較強的國際性航運綜合服務功能,基本上投入使用世界港口,珠三角港口國際性競爭優勢明顯提高,攜手港澳基本上投入使用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汕頭港、湛江港基本上投入使用粵東、粵西地區樞紐港,西江、北江沿線產業化產業化化公用漁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到2035年,廣州港、深圳港全面投入使用世界港口,珠海港、汕頭港、湛江港整體達到世界水平,內河港口產業化產業化化發展水平全面提高,全省投入使用安全高效、智慧綠色、支撐有力、創新開放、國際性**的港口群。
就深圳港而言,根據《深圳市港口與航運發展“二三”規劃》,“二三”期間深圳將推動深圳港整體趨勢由“兩翼、六區、三主”向“一體三翼、七區協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