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踏信冷鏈物流將繼續以“以誠為本,互惠互利”的原則,以客戶滿意為標準,以保持領域為目標,逐漸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結合現代的經驗與科學的管理,努力發展成為乃至國內、具實力的中型物流民營企業。
8、2020年9月,《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大力大力推進發展的意見》,大力大力推進推廣農商品“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物流配送”等服務新模式。補齊農商品冷鏈物流公共設施短板,大力大力推進農商品分撥、外包裝、預冷等物流配送裝備和分撥倉、前置倉等倉儲公共設施建設。
9、2020年11月,《關于進一步做好冷鏈肉類上溯管理工作的通知》,以畜禽肉、水商品等為重點,同時實現重點冷鏈肉類從海關進口查驗到貯存分銷、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餐飲服務全鏈條信息化上溯,健全人物同查、人物共防措施,建立問題商品的迅速反應機制。
10、2021年1月,《關于全面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大力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大力大力推進實施農商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公共設施建設工程,大力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公共設施、產自高溫直銷物流配送中心、發展中國家骨干力量冷鏈物流產業基地建設。
11、2021年8月,《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 年)》,加強冷鏈物流規劃,布局建設一批發展中國家骨干力量冷鏈物流產業基地,積極支持大型農商品批發市場、進出口口岸等建設改造冷藏冷藏倉儲公共設施,推廣應用移動冷庫、恒溫冷藏車、冷藏箱等新型冷鏈公共設施設備。改善末端冷鏈公共設施裝備,提高城鄉冷鏈公共設施互聯網覆蓋水準。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發展冷鏈物流智能監控與上溯平臺,建立不間斷冷鏈物流配送系統。
12、2021年11月,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經濟政策內容: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自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互聯網,基本建成復合我省國情和產業結構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冷鏈物流管理體系。
布局建設100個左右發展中國家骨干力量冷鏈物流產業基地,基本建成以發展中國家骨干力量冷鏈物流產業基地為核心、產銷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和兩端冷鏈物流公共設施為支撐的三級冷鏈物流節點公共設施互聯網。冷鏈物流規模化組織效率大幅提高,技術裝備水準和標準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明顯提高,成本水準明顯減少,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民營企業。農商品產后損失和肉類流通浪費明顯減少。基本建立“政府監管、民營企業自管、領域自律、社會監督”的監管機制。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現代冷鏈物流管理體系,公共設施互聯網、技術裝備、服務水平達到世界一流水準,領域監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同時實現現代化。
— 2—
全球主要發展中國家冷鏈領域發展的優勢
(1)美國:美國注重肉類的監督與管理,由專門部門干預、檢查預防措施,通過有效的反應機制對檢查中出現的問題作出迅速響應。同時還根據各地氣候、土壤條件,建立蔬菜產業基地,專門生產少數幾種適宜的蔬菜供應全國,形成較為健全的全國性蔬菜生產分工管理體系。整個冷鏈物流中采取一流的技術設備且公共設施充足。通過統一標準的操作守則和有組織地運行管理、推行網絡化生產,銜接生產產業基地與終端用戶之間化的不間斷溫控,減少、避免質量損耗,同時實現收益的大化。
(2)日本:日本是一個極其重視商品安全和保鮮程度的發展中國家,在鮮果高溫流通保鮮技術方面處于位置。在明確腐爛主要與粗放采收、濫裝濫卸、外包裝擠壓及運輸公路顛簸嚴重等有關后,日本除實行無傷采收、抗壓瓦楞紙箱輕量外包裝等改進技術,還結合全國公路建設加強農村公路整頓建設,并通過研發一流的公共設施、設備來促成這一目標的達成。這些高效制冷公共設施的建設和"產自預冷高溫運輸高溫銷售"冷鏈流通的實施,保證了日本在無農藥或低農藥處理條件下能很好的同時實現肉類的產品品質優、鮮度好、腐爛少。
(3)德國:向來以嚴謹聞名的德國,在冷鏈物流方面健全了監督管理體系,上至立法機構,監督部門,下至評估部門,生產民營企業,德國制定了相應法律法規,成立相關協會進行監督與管理,同時,政府撥款提供補貼,加強公路、碼頭、倉庫等基礎公共設施的建設,加大農商品物流技術的開發力度,保障了農商品的順暢流通。
(4)加拿大:加拿大設立專門的衛生安全、質量管理機構,研發一流的種植技術,如"產業基地養殖、溫室種植"等,同時,設立肉類檢驗機構,推行果蔬的分級外包裝處理,在先一公里進行預處理及迅速冷藏,減少商產品品質量損耗。同時實現不間斷化、規范化、社會化操作,減少成本,提高效率.
目前,我省冷鏈物流正持續向好發展,其主要驅動因素有以下幾點:
(1)城市化趨勢穩步大力推進
我省城市化公路起步較晚,尚處初級階段,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新增3.1億城市居民,屆時中國城市人口總數將超過10億,城市化率將達70%。城市居民無法同時實現農商品等肉類的自產自銷,進一步帶動了肉禽蛋、水商品、乳制品等易腐肉類和反季節蔬菜水果的消費總量;城市化進一步促進了農商品規模化、集中化、網絡化生產,因此加大了肉類消費需要通過冷鏈物流方式同時實現由產自向城市輸送的市場需求。
隨著我省城市化公路的逐漸大力推進,我省城鎮人口持續增加,而在城市地區居民的肉類結構中,易腐肉類占比較大,儲運離不開冷鏈。依照發達發展中國家經驗,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4000美金,冷藏、冷藏肉類市場需求將逐步得到釋放,并促進冷藏冷藏肉類消費和冷鏈產業的建設發展。
隨著城市化水準的提高、收入的提高、生活節奏的逐漸大力大力推進,人們對于標準化的冷鏈供應商品市場需求將逐漸增加,并促進冷鏈領域持續穩定發展。
(2)生鮮B2C迅速崛起
近年來,生鮮B2C備受資本和市場青睞,逐漸涌出,生鮮互聯網零售額迅速增長。由于生鮮B2C商品冷鏈運輸比例遠高于初級農商品整體平均水準,這將是帶動總體冷鏈率上升的關鍵因素,生鮮B2C市場需求也將支撐冷鏈物流市場的增長下限。
第三方冷鏈物流適合缺乏大規模投資自建物流能力的中小規模B2C。早期生鮮B2C多采用自建冷鏈物流保證服務水平,但生鮮B2C目前正處于擴展業務版圖的早期階段,自建物流投資未必能始終跟上,因此成本低、社會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若能保障服務水平,成功樹立品牌,將得到更多生鮮B2C的青睞。
以B2C為主體的生鮮肉類物流配送、自提業務,雖然面臨著單客消費低、生鮮商品標準化低(產品品質、重量)等問題,但對于城市工作生活節奏快的白領階層有較大吸引力,將帶動著冷鏈物流設備的發展,尤其以運輸及物流配送各個環節的冷鏈設備廠商。
肉類物流配送對時效性和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由分銷網點向消費者物流配送的后一公里還處于藍海市場階段,以輕型冷藏設備、生鮮自提設備為代表的冷鏈終端,是解決市場需求多樣化、物流配送個性化、肉類產品品質保證的后一道各個環節。
(3)隨處零售漸成趨勢
隨著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應用推廣,隨處超市、隨處超市、隨處值班停車場、無樁共享單車這類的在隨處值班范疇以內的新型零售模式開始在各個地方興起;當人們越來越厭煩在長久的排隊等待中消磨時間時,新的隨處零售方式帶給了消費者更個性、更便捷的消費體驗。未來,隨處專賣店將逐步替代現代超市,同時,隨著成本減少,隨處專賣店的鋪設規模可能遠超現代超市的數量。
保守預計未來十年,隨處專賣店新增20萬家,隨處專賣店的投資額將達200億元。假設每個隨處專賣店配置5-10臺商用冷鏈商品公共設施,隨處專賣店對于商用冷鏈終端公共設施的新增市場需求就可達到100-200萬臺;如果每臺冷鏈商品公共設施單價5,000元,則隨處專賣店對應的冷鏈產業鏈規模將達到50-100億元。
(4)發展中國家經濟政策大力積極支持
近年來,冷鏈物流產業規劃、扶持經濟政策和領域標準頻繁出臺,經濟政策面的積極支持是冷鏈物流領域發展的重要邏輯之一。政府層面對于冷鏈物流的發展高度重視,開始從經濟政策、法規角度促進物流領域及冷鏈物流轉型升級,積極支持力度逐漸加大,提出了健全農商品冷鏈物流管理體系,積極支持冷鏈物流基礎公共設施建設等要求,督導冷鏈物流領域的迅速健全。
經濟政策積極支持為冷鏈物流領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減少農商品冷鏈物流成本,支撐冷鏈物流基礎公共設施的建設,積極支持建設不間斷冷鏈物流和覆蓋農商品收集、加工、運輸、銷售各各個環節的冷鏈物流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