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易流科技 “數說冷鏈” 系列期線上沙龍直播如期舉行,本次直播以 “冷鏈的數據價值” 為核心議題,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研究員王良博士、巴奴供應鏈事業部總經理翟志剛、吉港物流董事長李勇、易流科技食安事業群總經理王震等四位大咖進行深度探討,共同為提高終端消費者的體驗而求索努力。
冷鏈運輸宏觀指數,助力行業良性發展
近年來,疫情反復爆發,對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那么,從宏觀指數看,冷鏈物流的發展態勢如何?因此從2021年開始,易流科技與中物聯冷鏈委、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每季度聯合推出《中國冷鏈運輸和網絡景氣指數報告》,展現出冷鏈、貨運行業的現狀與挑戰。王良博士在本次直播中對報告指數進行深度解析:
“易流云監測的中國各地冷藏車為報告提供了客觀的大數據基礎。從數據看,疫情給行業帶來了比較明顯的沖擊。如2022年Q1,平均每個節點城市直連的城市是147個,2021年是203個,說明很多城市間的冷鏈出現了中斷。但在疫情期間,我們觀察到消費者和企業對于冷鏈的需求是上漲的,雖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人均冷庫和冷藏車數量是遠遠偏低的,但在后疫情時代,中國冷鏈行業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業務生產數據,數據反哺業務,我們強調業務數據的沉淀和收集,也注重數據的應用,更加聚焦讓數據產生價值。那么,以易流云大數據為基礎的冷鏈指數報告有何宏觀指導意義?
王良博士講到,“ 對主管部門來說,冷鏈報告可參考識別冷鏈網絡中的薄弱環節,輔助相關部門來制定政策;對企業而言,可以看到全國給運力的變化情況,趟次的變化情況,以及不同節點城市的景氣值變化情況,相當于哪里業務多,哪里業務少,可以有一個宏觀的參考。”
同時,在熱烈的討論過程中,吉港物流董事長李勇與巴奴供應鏈事業部總經理翟志剛對報告的看法不謀而合:“疫情對我們的業務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指數比較客觀的反映了業務的現狀與趨勢。”
業務生產數據,數據反哺業務
數字化浪潮席卷了冷鏈物流行業,數字化也改變了傳統冷鏈物流發展的底層邏輯。接下來,各位大咖聚焦于冷鏈業務的具體場景,并就如何利用數字化建設獲取數據,利用數據反哺業務,促進企業發展做以探討。
冷鏈產業運轉是貨主方、3PL、數字化服務商、監管部門、消費者等眾多角色良性協作的結果。所以,每個角色在每個場景(倉車店箱)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吉港物流擁有上百輛冷藏車,城配與長途運輸業務兼具。在整個冷鏈環節之中,對于吉港來說,如何保障貨品高品質交付、如何管理規模化的車輛/司機、如何降本增效就是核心痛點了。
在直播中,吉港物流董事長李勇分享到:“作為冷鏈物流企業,我們以客戶為中心,在冷鏈運輸過程中嚴格關注貨物送達時效、溫濕度、貨損率等指標達成情況,從而使貨品得到完美交付;同時,對于上百輛冷藏車,車輛管控的位置數據、車輛速度、是否準點、路線數據是否偏離等數據都需實時掌控。吉港利用易流科技IoT設備,進行軟硬一體的數字化建設,采集關鍵數據,做到運輸透明。其次,通過易流云相關功能即能可、精細化管理司機,又盤活了運力資源,提升了效率。”
巴奴毛肚火鍋火風靡全國,在消費者心中口碑和美譽度可謂上佳。在直播過程中,主持人拋出了一個以小見大的問題:“巴奴是如何保證一片毛肚新鮮及時到達客戶餐桌的?”
巴奴供應鏈事業部總經理翟志剛認為,巴奴一直在產品上發力,拓展產品的邊界,不斷地打造優勢產品成為了巴奴的經營之道。這也正是巴奴一直在提倡的"產品主義",并且在“產品主義”理念驅動下,巴奴要求食材做到“能當天不隔夜,能天然不添加、能冷藏不冷凍”。
(圖片來源:巴奴官網)
巴奴的 "根" 是食材好,食材好就要求冷鏈不斷鏈。通過數字化建設,對冷鏈運輸的時效、溫濕度、貨損率等數據進行監測,保證冷鏈整個環節不斷鏈,保證每一批次食材配送到門店及時、準確。
其次,把控食材源頭,把供應商變成服務商,共同保證食材品質。比如,買到好花椒不難,不同批次買到同樣好的花椒很難。巴奴利用數字化建設,做好食材品控追溯,批次管理。
再則,巴奴在全國建設了第三代供應鏈央廚基地,“產品主義” 的理念必然要求高頻配送,故采用中央廚房,一配 ;其次,食材無添加,對材保鮮要求很高;火鍋不同食材對溫度要求也不同,如何保證運輸不變質也成為重點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