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5、2050三步走,中國冷鏈未來30年發展規劃
未來 30 年,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儲運技術裝備的發展分為 3 個階段,即 2020—2025 年、 2025—2035 年、2035—2050 年。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發展規劃、關鍵技術、重點任務、重大工程,能夠支持生鮮農產品冷鏈儲運技術裝備的穩步、有序、可持續發展。
1. 2025 年發展規劃
針對生鮮農產品冷鏈儲運技術裝備方面存在的溫濕度波動大、能耗高、自動化及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到 2025 年應突破以下關鍵技術:
①典型生鮮農產品冷加工工藝,高效差壓預冷技術,低溫天然工質快速凍結技術;
②農產品冷藏環境溫濕度保障技術,生鮮農產品干耗控制技術,農產品冰溫環境保障技術;
③冷藏運輸過程中農產品品質監控技術,冷藏運輸用蓄冷技術,基于純電動 / 燃料電池汽車的冷藏運輸技術;
④天然工質低能耗冷柜技術,生鮮配送柜技術,移動式生鮮自動售貨技術;
⑤基于 5G 的全程冷鏈信息化技術。據此構建生鮮農產品標準化、智能化的產地冷加工裝備研制體系,建立低能耗低成本冷藏儲存裝備研制體系和自動化冷鏈物流園區,初步實現生鮮農產品冷鏈儲運技術裝備的高效化、標準化、智能化。
2. 2035 年發展規劃
立足前一階段技術和裝備進展,分析溫度流、能量流、品質流、價值流的相互影響,突破以下關鍵技術:
①物理場輔助冷加工技術,基于云平臺和大數據的預冷共享系統;
②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冷能利用技術,近零能耗農產品冷藏保鮮技術,采用環境友好型制冷劑的高效制冷技術,智慧冷庫技術;
③應用于冷藏車的太陽能驅動制冷技術,液化天然氣(LNG)驅動冷藏運輸技術,液態空氣驅動冷藏運輸技術;
④環保低能耗智慧冷柜技術;
⑤綠色冷鏈物流系統優化技術、果蔬品質監控圖像識別技術。據此建立綠色可持續智慧冷鏈儲運裝備研發體系及智慧冷鏈物流中心,發展生鮮農產品全程智慧綠色冷鏈體系,實現生鮮農產品冷鏈儲運技術裝備可持續化、信息化、智慧化。
3. 2050 年發展規劃
在前期生鮮農產品冷鏈儲運技術裝備可持續化、信息化、智慧化研究基礎上,突破以下關鍵技術:無人化智能化果蔬預冷技術,無人化冷凍冷藏技術,無人駕駛冷藏運輸技術,量子工程與冷鏈設備融合技術。據此建立生鮮農產品無人冷鏈園區和無人智慧全程冷鏈體系,實現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儲運技術裝備信息化、智慧化、無人化。
近年來,冷鏈物流一直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12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12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就上述文件精神以及“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有關情況作出詳細介紹。
△圖片來源:網絡
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供銷合作總社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其中有哪些重點?跟著冷食君一起看專家如何解讀!
??? 1 ???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重磅發布
12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將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企業。
《規劃》明確,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基本建成符合我國國情和產業結構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冷鏈物流體系,調節農產品跨季節供需、支撐冷鏈產品跨區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顯著增強。
展望2035年,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將全面建成,有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有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圖片來源:網絡
一、對冷鏈行業來說,這個規劃標志著冷鏈物流行業進入加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這是國家層面的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綱挈領、精心謀劃了未來行業發展戰略和實施路徑,全行業有了主心骨,有了總方向,有了路線圖。
二、按照這個規劃發展下去,到2025年:
☆對國內農產品而言:國內冷鏈物流的“任督二脈” 將被打通,通暢的國內大循環將進一步促進農產品供給側改革、邁向農產品生產流通質和量再次飛躍的“新時代”;
☆對進出口冷鏈產品而言:將能夠便捷地在內循環、外循環之間切換——出口產品依托廣闊的,在國際市場更有競爭力;進口產品能更的全球組貨、更敏捷地匹配。
☆對消費者而言:將享受到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生鮮冷鏈產品。既有“豬吃叫”、“魚吃跳”的新鮮品質,又能有全程溫控、全程監管的安全放心。
??? 2 ???
專家解讀,把握重點
12月13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規劃》有關情況。
國家發改委:
建設“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2025年建成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在發布會上介紹,我國將建設“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四橫”指北部、魯陜藏、長江、南部四大通道,“四縱”指西部、二廣、京鄂閩、東部沿海四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