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至西安冷凍物流專線 冷凍貨運 哪里好

    張江波介紹,通過“四橫四縱”串接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形成內外聯通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的“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

     

    張江波介紹,通過“四橫四縱”串接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形成內外聯通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的“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

    其中,“3”指的是完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加強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聚焦產地“先一公里”和城市“后一公里”,補齊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形成高效銜接的三級冷鏈物流節點;“2”指的是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結合冷鏈產品國內國際流向流量,構建服務國內產銷、國際進出口的兩大冷鏈物流系統;“1”指的是推進干支線物流和兩端配送協同運作,建設設施集約、運輸高效、服務優質、安全可靠的國內國際一體化冷鏈物流流網絡。

    為加強冷鏈物流監管,張江波舉例稱,《規劃》提出“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監管體系建設工程”,依托現有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逐步將內貿冷鏈食品流通納入追溯管理范圍,推動國家、省級平臺以及各類市場化平臺間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建成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實現多層次、多系統、跨區域冷鏈物流追溯閉環。

    張江波指出,《規劃》是我國冷鏈物流領域個五年規劃,并以國務院文件印發,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層面,對建設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做出全方位、系統性部署,提出一系列務實、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舉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圖片來源:《規劃》

    交通運輸部:

    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冷鏈運輸技術裝備升級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張大為表示,交通運輸部將認真貫徹落實《規劃》部署要求,堅持服務大局、服務人民,強化部門間協同聯動,狠抓工作落實,為推進我國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具體來講,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因地制宜推動完善港口、機場、鐵路貨站、公路貨運站冷鏈物流設施,拓展冷鏈物流服務功能。

    二是推動冷鏈運輸技術裝備升級。進一步研究完善冷鏈運輸車輛準入條件,推動車輛出廠前安裝符合標準要求的溫度檢測設備。推廣應用標準化周轉箱、托盤等運載單元以及冷藏集裝箱、蓄冷箱等單元化冷鏈載具,逐步替代“泡沫箱+冰袋”等冷藏保溫方式。

    三是創新冷鏈運輸服務模式。引導冷鏈物流企業加強與果蔬、水產、肉類等生產加工企業的聯盟合作,發展公路冷鏈專線、“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模式。積極發展國際冷鏈直航快線、冷鏈國際班列、國際生鮮包機等業務,提高國際冷鏈運輸服務水平。

    四是健全冷鏈運輸法規制度和標準。研究細化冷鏈運輸企業、車輛、從業人員管理要求,加大《冷藏保溫車選型技術要求》《冷鏈寄遞保溫箱技術要求》等標準的宣貫力度。

    農業農村部:

    加快補齊“先一公里”冷鏈物流短板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在發布會上表示,兩年來,農產品產地低溫處理能力和商品化處理能力顯著提升,擴大了高品質生鮮農產品供給。

    宋丹陽透露,下一步,農業農村部還將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高效協同、持續發力,加快補齊“先一公里”冷鏈物流短板。

    一是優化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圍繞“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優化布局建設,構建基本覆蓋主產區、支撐生鮮農產品上行的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網絡。

    二是建立產地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壯大一批產地冷鏈物流運營服務主體,培育一批低溫處理、集中倉儲等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構建網絡化經營、化服務的產地冷鏈物流服務體系。

    三是健全要素支撐保障體系。強化政策支持,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模式,引導社會主體參與建設運營。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加快標準制定和推廣應用。加強產地冷藏保鮮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推廣,開展技能培訓。

    △圖片來源:網絡

    商務部:

    全國超過70%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有冷鏈設施,鼓勵第三方社會化冷鏈物流企業發展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李剛在談及如何通過發展冷鏈物流,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消費雙提升時表示,商務部始終高度重視流通領域冷鏈發展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支持冷鏈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已累計支持新增冷庫庫容600余萬噸,全國超過70%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有冷鏈設施。

    李剛表示,下一步,為貫徹落實好《規劃》,商務部將在流通領域重點抓好三項工作,著力增強三種能力:

    一是抓產地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商品化處理能力。在產地就近建設改造集配中心、冷庫、產地倉等設施,提高產地移動型、共享型商品化處理設施利用率,增強產地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讓好產品賣出好價格,把更多流通增值收益留在農村。

    二是抓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干線冷鏈物流建設,增強流通主渠道冷鏈服務能力。發揮國家物流樞紐、農產品跨區域集散地等組織核心功能,推動大型農產品物流園區、批發市場等加快完善具備物流集散、低溫配送等功能的冷鏈設施,對接主要產銷地,創新物流干支線銜接模式,暢通農產品冷鏈物流“大動脈”。

    三是抓終端零售網絡“冷環境”建設,增強冷鏈配送能力。支持升級改造連鎖超市、農貿市場、菜市場等零售網點,完善終端銷售冷鏈配套設施。引導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強供應鏈建設,完善產地倉、中心倉、前置倉等冷鏈設施,線上線下相結合促進冷鏈流通。鼓勵第三方社會化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推動冷鏈云倉、共同配送、零擔物流等模式推廣應用,提高冷鏈資源綜合利用率。

    供銷合作總社:

    將編制完成供銷合作社系統“十四五”公共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專項規劃

    供銷合作總社經濟發展與改革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馬繼紅表示,下一步,供銷合作總社將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扣照國家規劃要求,組織全系統主要從三方面全力抓好落實工作。

    一是編制完成供銷合作社系統“十四五”公共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專項規劃。農產品冷鏈物流關系基礎民生保障,具有準公共特征。基于這個定位,供銷合作社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服務對象重點是小農戶及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同時為政府宏觀調控、應急保供提供支撐,兼具經營性和公益性的特點。網絡建設目的是貫通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環節、全過程。規劃將按照政府支持、市場運作、資源整合、開放共享的原則,采取改造與新建相結合、自建與合作相補充等方式,著力打造以“三網一平臺”為主架構的供銷合作社公共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

    二是抓好“三網一平臺”建設。“個網”,圍繞“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統籌推進全系統骨干網建設。在農產品主產區,對接國家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結合供銷合作社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重點布局600各縣域產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按照“一個中心帶動N各田頭保鮮倉”的模式,提高農產品采后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在消費集中地區,對接國家銷地冷鏈集配中心,重點建設200個城市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開展中央廚房、生鮮電商、集采集配等業務;在重要集散地,重點建設100個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基地,推動有條件的樞紐基地打造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第二個網”,抓好省域網建設。由省級供銷合作社統籌推進,因地制宜建設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省域網。“第三個網”,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推動省域網之間的融合對接和協同發展,形成區域網。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