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天津港保稅區堅持“黨建引領共同締造”理念,著力在引育新動能上下功夫,積極推進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天津濱海智慧冷鏈產業園項目于今年順利開工。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外貿額10億美元以上。
天津濱海智慧冷鏈產業園項目投資總額8000萬元,項目占地17403.54平米,庫容量1.5萬噸,主要建設冷鏈食材高架庫、溫控月臺、分揀檢驗中心、制冷機房及檢驗檢疫樓等附屬設施。
近年來隨著電商興起,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生鮮產品的產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對生鮮產品的安全和品質也提出更高要求。天津濱海智慧冷鏈產業園,旨在打造華北區域食材供應鏈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打通食材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線上與線下全渠道,形成食材供應鏈生態系統。
“疫情下,保稅區規建局、政務服務辦等各部門積極推進土地、規劃、施工許可等各項審批手續,為項目順利開工創造便利條件,加快了項目建設進程。”天津濱海智慧冷鏈產業園項目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探索食材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模式,借助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提升食材供需對接、檢驗檢測、第三方多溫倉配、冷鏈物流、城鄉雙向配送服務,將農產品通過信息化、標準化的冷鏈物流手段轉化為區域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
天津港保稅區海港保稅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天津濱海智慧冷鏈產業園項目為保稅區冷鏈產業聚集提供載體平臺,填補了海港區域無保稅冷庫的產業空白,推動海港保稅區產業升級,增強區域競爭力,為服務京津冀冷鏈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黑龍江省印發《黑龍江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5月,黑龍江出臺《黑龍江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計劃建設縣屬冷鏈集配中心或物流快遞中心、鄉(鎮)屬冷鏈服務中心或冷鏈門店、村屬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三級農村冷鏈物流網絡體系。
《規劃》提出,黑龍江省將依托商貿、供銷、交通、郵政快遞等城鄉網點資源,提升冷鏈寄遞末端網絡服務能力,建設縣屬冷鏈集配中心或物流快遞中心、鄉(鎮)屬冷鏈服務中心或冷鏈門店、村屬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的三級農村冷鏈物流網絡體系。
黑龍江省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程,鼓勵供銷社、郵政快遞、交通運輸、電商等企業共建共用冷鏈物流設施,完善生鮮品下行通道。
打造覆蓋全省的冷鏈物流大數據智慧平臺
江西省供銷聯社印發《江西省供銷合作社推進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了未來5年數字化轉型帶動系統商品銷售額占全省供銷系統比重達45%左右的目標;同時,加快農村流通服務數字化,推進冷鏈數字入網,實現供銷數字共享,打造覆蓋全省的冷鏈物流大數據智慧平臺。
《實施意見》提出,將打造冷鏈物流大數據智慧平臺、惠農服務大數據應用體系、供銷系統大數據服務中心等作為未來5年重點工作推進。在現有工作基礎上,推進冷鏈物流大數據智慧系統版本升級,完善冷鏈數字系統。建立統一的數據采集系統和接入標準,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動冷鏈物流骨干網等供銷冷鏈設施數據入網。推動冷鏈供應鏈“上云用數賦智”,實現冷鏈流通各環節的智能化管控,搭建集信息匹配、交易撮合、物流服務、品牌推廣、社交營銷以及供應鏈金融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宗農產品線上交易平臺。
實施“全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強鏈補鏈三年行動”
湖南省商務廳與省財政廳全面摸底了全省農產品流通情況及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情況,在年初啟動實施的“全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強鏈補鏈三年行動”的基礎上,編制《湖南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3年)》,向商務部、財政部進行申報,湖南終成功入選。
湖南省商務廳、省財政廳將結合湖南省冷鏈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實際,聚焦制約冷鏈物流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痛點、難點和卡點,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冷鏈物流質量效率,建立健全暢通高效、貫通城鄉、安全規范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
湖南省商務廳市場建設處負責人介紹,以農產品集散地和銷地為重點,國家將通過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我省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現代化水平,推動我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高質量發展。
主要引導支持我省增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能力,提高冷鏈物流重點干支線配送效率,完善農產品零售終端冷鏈環境,統籌支持農產品市場保供。湖南省將對經市州推薦、省級評審合格后納入支持范圍的項目,按照“先規劃、后建設,先驗收、后補助”的原則,以獎代補進行支持。
四川省通過商務部和財政部組織的競爭性評審及公示,成為2022—2023年全國開展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工作7個省份之一。
前期,四川省商務廳會同省財政廳,根據申報方案要求和前期摸底調查情況,編制了《四川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工作方案(2022-2023)》,明確了工作目標任務、重點工作、資金安排和項目計劃及保障措施等。全省上報儲備項目283個,其中增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能力項目72個,提高冷鏈物流重點干支線配送效率項目105個,完善農產品零售終端冷鏈環境63個,農產品保供企業項目43個。方案明確提出,對2022年以來承擔保供任務的農產品市場和因承擔保供任務受到疫情影響的冷鏈物流流通企業將給予優先支持。
此次,國家將通過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四川省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主要引導支持四川省增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能力,提高冷鏈物流重點干支線配送效率,完善農產品零售終端冷鏈環境,統籌支持農產品市場保供等。
下一步,財政廳將會同商務廳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將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采取“以獎代補”方式予以支持,加快補齊四川省基礎設施短板,完善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創新面向消費的冷鏈物流模式,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現代化水平,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
去年,貴州省發布《貴州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貴州在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將取得新成效,新增2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冷庫容量達到600萬立方米,冷藏運輸車達到3000臺。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支持貴州建設產地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農業產業化企業、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大型商超在貴州建設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動“黔貨出山”。
2017年至2019年,貴州省實施發展冷鏈物流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為整個行業發展奠定基礎。這三年,貴州逐年實現全省9個市(州)冷鏈物流中心全覆蓋,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實現冷庫全覆蓋,鄉鎮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冷鏈預冷全覆蓋。
期間,新的政策力度從未間斷,貴州省商務廳、發改委、農業農村廳等多個部門持續在冷鏈物流上發力。2018年以來,貴州省商務廳指導冷鏈企業申報專項債券,70個冷鏈項目獲批資金共計64.89億元;配合農業農村廳,圍繞全省壩區和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加大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建設。2021年下達了省級財政預算資金2800萬元,支持城鄉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
開展冷鏈物流“強鏈條”專項行動
近日,云南省印發《云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2022—2024年)》,將冷鏈物流“強鏈條”專項行動列為工作重點。其中明確指出:
1、加快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與建設。加快昆明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全面提升昆明高原特色農產品區域集散能力。曲靖市、德宏州要加快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規劃,按照技術指引開展基地建設,并申報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推進楚雄、大理、玉溪、保山、紅河、西雙版納、昭通、普洱、臨滄等州(市)開展冷鏈物流基地規劃布局,加快省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2、提升高原特色農業冷鏈物流服務能力。依托花卉、蔬菜、生豬、牛羊、核桃、澳洲堅果、水果、食用菌等重點產業縣(市、區),統籌推進省級高原特色農產品集散中心建設,延伸高原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智慧冷鏈配送等全過程供應鏈業務。立足高原特色農產品區域流通需求,布局建設30個左右產地型冷鏈集配中心,培育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
3、推進實施冷鏈物流兩端補短板工程。聚焦高原特色農產品產地“先一公里”,加快建設具備保鮮、預冷、貯藏等功能的小型、移動式采后冷鏈倉儲設施。聚焦城市消費“后一公里”,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建設力度,鼓勵移動冷庫、智慧冷鏈自動售賣機、冷鏈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領域廣泛應用。
4、提升冷鏈物流化服務水平。提升重點領域冷鏈物流化服務能力,打造化冷鏈服務品牌。鼓勵平臺型冷鏈物流企業整合冷庫、冷藏保溫車輛等資源,建立第三方冷鏈物流全程監控平臺。鼓勵冷鏈物流企業應用標準化、單元化載器具,建立符合云南實際的品質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產品編碼化等標準體系。大力推進云南省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建設,暢通雙循環渠道。
天津濱海智慧冷鏈產業園項目投資總額8000萬元,項目占地17403.54平米,庫容量1.5萬噸,主要建設冷鏈食材高架庫、溫控月臺、分揀檢驗中心、制冷機房及檢驗檢疫樓等附屬設施。
近年來隨著電商興起,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生鮮產品的產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對生鮮產品的安全和品質也提出更高要求。天津濱海智慧冷鏈產業園,旨在打造華北區域食材供應鏈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打通食材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線上與線下全渠道,形成食材供應鏈生態系統。
“疫情下,保稅區規建局、政務服務辦等各部門積極推進土地、規劃、施工許可等各項審批手續,為項目順利開工創造便利條件,加快了項目建設進程。”天津濱海智慧冷鏈產業園項目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探索食材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模式,借助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提升食材供需對接、檢驗檢測、第三方多溫倉配、冷鏈物流、城鄉雙向配送服務,將農產品通過信息化、標準化的冷鏈物流手段轉化為區域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
天津港保稅區海港保稅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天津濱海智慧冷鏈產業園項目為保稅區冷鏈產業聚集提供載體平臺,填補了海港區域無保稅冷庫的產業空白,推動海港保稅區產業升級,增強區域競爭力,為服務京津冀冷鏈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02
黑龍江
黑龍江省印發《黑龍江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5月,黑龍江出臺《黑龍江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計劃建設縣屬冷鏈集配中心或物流快遞中心、鄉(鎮)屬冷鏈服務中心或冷鏈門店、村屬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三級農村冷鏈物流網絡體系。
《規劃》提出,黑龍江省將依托商貿、供銷、交通、郵政快遞等城鄉網點資源,提升冷鏈寄遞末端網絡服務能力,建設縣屬冷鏈集配中心或物流快遞中心、鄉(鎮)屬冷鏈服務中心或冷鏈門店、村屬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的三級農村冷鏈物流網絡體系。
黑龍江省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程,鼓勵供銷社、郵政快遞、交通運輸、電商等企業共建共用冷鏈物流設施,完善生鮮品下行通道。
03
江西
打造覆蓋全省的冷鏈物流大數據智慧平臺
江西省供銷聯社印發《江西省供銷合作社推進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了未來5年數字化轉型帶動系統商品銷售額占全省供銷系統比重達45%左右的目標;同時,加快農村流通服務數字化,推進冷鏈數字入網,實現供銷數字共享,打造覆蓋全省的冷鏈物流大數據智慧平臺。
《實施意見》提出,將打造冷鏈物流大數據智慧平臺、惠農服務大數據應用體系、供銷系統大數據服務中心等作為未來5年重點工作推進。在現有工作基礎上,推進冷鏈物流大數據智慧系統版本升級,完善冷鏈數字系統。建立統一的數據采集系統和接入標準,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動冷鏈物流骨干網等供銷冷鏈設施數據入網。推動冷鏈供應鏈“上云用數賦智”,實現冷鏈流通各環節的智能化管控,搭建集信息匹配、交易撮合、物流服務、品牌推廣、社交營銷以及供應鏈金融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宗農產品線上交易平臺。
04
湖南
實施“全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強鏈補鏈三年行動”
湖南省商務廳與省財政廳全面摸底了全省農產品流通情況及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情況,在年初啟動實施的“全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強鏈補鏈三年行動”的基礎上,編制《湖南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3年)》,向商務部、財政部進行申報,湖南終成功入選。
湖南省商務廳、省財政廳將結合湖南省冷鏈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實際,聚焦制約冷鏈物流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痛點、難點和卡點,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冷鏈物流質量效率,建立健全暢通高效、貫通城鄉、安全規范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
湖南省商務廳市場建設處負責人介紹,以農產品集散地和銷地為重點,國家將通過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我省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現代化水平,推動我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高質量發展。
主要引導支持我省增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能力,提高冷鏈物流重點干支線配送效率,完善農產品零售終端冷鏈環境,統籌支持農產品市場保供。湖南省將對經市州推薦、省級評審合格后納入支持范圍的項目,按照“先規劃、后建設,先驗收、后補助”的原則,以獎代補進行支持。
05
四川
四川省通過商務部和財政部組織的競爭性評審及公示,成為2022—2023年全國開展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工作7個省份之一。
前期,四川省商務廳會同省財政廳,根據申報方案要求和前期摸底調查情況,編制了《四川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工作方案(2022-2023)》,明確了工作目標任務、重點工作、資金安排和項目計劃及保障措施等。全省上報儲備項目283個,其中增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能力項目72個,提高冷鏈物流重點干支線配送效率項目105個,完善農產品零售終端冷鏈環境63個,農產品保供企業項目43個。方案明確提出,對2022年以來承擔保供任務的農產品市場和因承擔保供任務受到疫情影響的冷鏈物流流通企業將給予優先支持。
此次,國家將通過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四川省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主要引導支持四川省增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能力,提高冷鏈物流重點干支線配送效率,完善農產品零售終端冷鏈環境,統籌支持農產品市場保供等。
下一步,財政廳將會同商務廳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將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采取“以獎代補”方式予以支持,加快補齊四川省基礎設施短板,完善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創新面向消費的冷鏈物流模式,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現代化水平,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
06
貴州
到2025年貴州冷庫容量將達600萬立方米
去年,貴州省發布《貴州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貴州在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將取得新成效,新增2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冷庫容量達到600萬立方米,冷藏運輸車達到3000臺。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支持貴州建設產地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農業產業化企業、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大型商超在貴州建設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動“黔貨出山”。
2017年至2019年,貴州省實施發展冷鏈物流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為整個行業發展奠定基礎。這三年,貴州逐年實現全省9個市(州)冷鏈物流中心全覆蓋,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實現冷庫全覆蓋,鄉鎮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冷鏈預冷全覆蓋。
期間,新的政策力度從未間斷,貴州省商務廳、發改委、農業農村廳等多個部門持續在冷鏈物流上發力。2018年以來,貴州省商務廳指導冷鏈企業申報專項債券,70個冷鏈項目獲批資金共計64.89億元;配合農業農村廳,圍繞全省壩區和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加大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建設。2021年下達了省級財政預算資金2800萬元,支持城鄉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
07
云南
開展冷鏈物流“強鏈條”專項行動
近日,云南省印發《云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2022—2024年)》,將冷鏈物流“強鏈條”專項行動列為工作重點。其中明確指出:
1、加快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與建設。加快昆明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全面提升昆明高原特色農產品區域集散能力。曲靖市、德宏州要加快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規劃,按照技術指引開展基地建設,并申報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推進楚雄、大理、玉溪、保山、紅河、西雙版納、昭通、普洱、臨滄等州(市)開展冷鏈物流基地規劃布局,加快省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2、提升高原特色農業冷鏈物流服務能力。依托花卉、蔬菜、生豬、牛羊、核桃、澳洲堅果、水果、食用菌等重點產業縣(市、區),統籌推進省級高原特色農產品集散中心建設,延伸高原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智慧冷鏈配送等全過程供應鏈業務。立足高原特色農產品區域流通需求,布局建設30個左右產地型冷鏈集配中心,培育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
3、推進實施冷鏈物流兩端補短板工程。聚焦高原特色農產品產地“先一公里”,加快建設具備保鮮、預冷、貯藏等功能的小型、移動式采后冷鏈倉儲設施。聚焦城市消費“后一公里”,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建設力度,鼓勵移動冷庫、智慧冷鏈自動售賣機、冷鏈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領域廣泛應用。
4、提升冷鏈物流化服務水平。提升重點領域冷鏈物流化服務能力,打造化冷鏈服務品牌。鼓勵平臺型冷鏈物流企業整合冷庫、冷藏保溫車輛等資源,建立第三方冷鏈物流全程監控平臺。鼓勵冷鏈物流企業應用標準化、單元化載器具,建立符合云南實際的品質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產品編碼化等標準體系。大力推進云南省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建設,暢通雙循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