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至合肥冷凍貨運專線 冷凍運輸 如何聯系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推進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會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共同支持符合條件的基礎性、公共性重大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加快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步伐,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推進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會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共同支持符合條件的基礎性、公共性重大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加快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步伐,為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消息一出,便引來市場熱議。
    事實上,自去年年底以來,冷鏈物流的利好政策一直不斷。那么,現象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1

    冷鏈的起源


    冷鏈起源于19世紀上半葉,上世紀50年代出現了以商品形式出現的冷凍食品,隨后的幾十年里,歐美國家基本完善了各類低溫食品冷藏鏈。目前,日本、美國、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發展已經非常成熟。
    2018年后,冷鏈進入飛速發展時代,實現多方面的轉型升級。
    多方開始涉足冷鏈市場:除央企大力布局外,雙匯、光明等食品企業也成立了獨立物流公司,京東天貓等平臺開始試水生鮮電商。
    冷鏈本質上是一套流通物品的物流系統。相比傳統的冰凍運輸,快速發展的新零售產業對于冷鏈流通有著更加**和高效的要求。這不只是新增一個冷庫、多配幾輛冷藏車這么簡單,而是一個系統性問題。
    具體來說,冷鏈物流需要控制每一個物流環節的環境溫度。在此期間,任何環節上出現的溫度波動,都會影響到流通商品的質量。同時,冷鏈物流的復雜性遠大于常溫物流,需要冷鏈流通的商品對環境溫度往往更加敏感,也比常溫商品遠為苛刻。

    說到底,冷鏈物流仍是物流的一種形式,其宗旨當然是保障生鮮、快消品以及特殊醫藥產品的品質,并保證貨物運輸的時效性。不過,既然名字里多了“冷鏈”二字,冷鏈物流必定與普通物流還是有區別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時效性由于冷鏈物流承載的產品一般為易腐或不易儲藏,因此要求冷鏈物流在規定的溫度環境下,以較短的時間完成整個物流過程。
    2、復雜性與常溫物流相比,冷鏈物流涉及制冷技術、保溫技術、溫濕度檢測、信息系統和產品變化機理研究等技術。
    3.資產專用性冷鏈物品從生產加工、儲存、運輸到配送的各個環節都要有特殊的冷藏設施設備,冷庫建設和冷藏車的購置需要較大投資,是一般庫房和車輛的3~5倍。

    2

    冷鏈政策紅利顯現


    政策紅利顯現。過去近10年間,地方及中央政府對冷鏈相關基建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自2012年以來,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冷鏈物流的基建均有提及。
    特別是在“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浙江、山東、海南等地陸續加碼出臺政策,引導當地建設、升級符合各自區位特征的冷鏈基建網絡。有著冬季菜籃子之稱的海南省,在《海南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了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航運、航空樞紐,打造全球冷鏈物流中心的目標。
    2021年的一號文件中更加詳細地提出冷鏈相關基建的投入方向,其中包括“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及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政策層面的大力引導,有助于打破當下冷鏈基建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困境,它能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商業力量進入這個行業建設與創新,加速冷鏈物流行業發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冷鏈物流越來越受到重視?編者認為,原因主要有四:

    3

    冷鏈物流受重視的原因


    01

    居民消費升級的提速


    參考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左右時,消費升級將會顯著提速,民眾的消費需求增長將從生存型、數量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就我國而言,2018年人均GDP為9771美元,2019年突破1萬美元,標志著國人已進入消費升級的重要窗口期,反映到食品上,就是人們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尤其是對于食材的質量、營養、口感、安全等因素愈發看重。
    生鮮類食品雖然售價偏貴,但口感更佳,且營養也相對更為豐富,自然是當前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不過生鮮類食品在儲存、運輸、銷售過程中需要全程冷鏈,于是生鮮類食品需求的增長也就帶火了冷鏈物流。
    以冷鮮肉為例,冷鮮肉又稱排酸肉,在冷鏈環境下經歷了較充分的解僵成熟過程(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4℃),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肉質細嫩,滋味更加鮮美;反觀熱鮮肉這種傳統的市售豬肉,多為半夜屠宰、清晨供應上市的新鮮肉,其生產簡單易行,但口感和風味較差,食品安全同樣難以保證。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