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府對冷鏈物流高度重視,層面出臺的各類冷鏈物流相關政策,從多維度指導推動冷鏈物流行業健康發展。相關政策主要包括冷鏈基地打造、農產品、生豬運輸、疫情工作要求、冷鏈設施及其他冷鏈物流相關內容。此外還有法規類的文件,主要針對在冷藏冷凍食品銷售及經營的場所、設備、車輛、備案等方面進行了規定,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其中由衛健委和中物聯冷鏈委制定的《食品冷鏈衛生規范》強制性標準已完成征求意見,將于2020年發布實施,是冷鏈物流行業個強制性標準。
放眼未來,冷鏈物流機遇廣闊。立足當下,疫情面前也暴露出冷鏈行業面臨的諸多問題還需要、行業協會和企業去正視和解決。
1、需要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在疫情或其他突發事件期間,開啟運輸白名單,使冷鏈運輸更加流暢;
2、組織具備運營標準和管理能力的組織或企業(規模、綠色通行證等)作為區域牽頭人,臨時成立區域冷鏈物流小組,整合車輛和司機資源,統一調度,解決區域成員的運營問題,保障食品等應急物資供給;
3、由于各地交通政策與層面政策存在差異,執行上均以當地政策為標準,不少地區對多省牌照車輛嚴格限制嚴重影響企業的運力恢復,建議建設更全面的公共信息平臺,讓企業時間了解政策動態等信息,建立統一規范標準,便于提高突發狀況下水果蔬菜等食品冷鏈運輸效率;
4、對于冷鏈物流過程的安全防護,推動集約化管理,推進以整托為單元化作業,減少各環節的人員接觸;
5、疫情期間港口報關、冷庫倉儲與配送出現了諸多問題,如拖車運力短缺、冷插匱乏、冷凍貨柜積壓,導致冷藏箱運輸額外費用和風險陡增,后期得到了緩解,建議設置港口應急預案與保障措施;
6、在災害前期進行數據備份,風險預估,地圖的制作,以及定期進行應急訓練,做到未雨綢繆;災害期間進行企業內部、外部風險分類管理。
7、疫情期間,線上消費習慣被培育,各生鮮電商平臺業務量呈爆發式增長,如何協同生鮮電商加強供應鏈,共同創建更加完善的冷鏈物流系統,是冷鏈物流行業從業者應該思考的事情。
8、比起模式的差異,真正拉開冷鏈物流同行差距的在于背后的供應鏈能力和精細化運營能力,而兩者本質上考驗的是企業的組織力和數字化能力。
9、疫情危中有機,冷鏈行業后期更需要科技推動,進行全程可追溯、可視化,更高的資源調度利用水平,建立更的應急響應機制。
10、通過此次疫情可以使商流與物流結合,聯合營銷、開通產地綠色通道,通過優化網絡的優勢,協助滯銷農產品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