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冷鏈物流運輸的需求快速增長。特別是在生鮮食品、農副產品、疫苗、藥品等諸多領域,冷鏈物流運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冷鏈物流的發展,針對解決冷鏈運輸重點難點問題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積極成效。
據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部新聞發言人舒馳介紹,近幾年來,全國冷鏈運輸車輛保有量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截止2021年底,已達34萬輛,冷庫容量達1.96億立方米,冷鏈運輸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組織模式不斷創新,為冷鏈物流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聚焦冷鏈物流運輸發展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網絡。
一方面,要優化樞紐、港、站冷鏈設施布局,另一方面,要完善產銷冷鏈運輸設施網絡。要結合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建設,依托所在地的貨運樞紐、主要港口、鐵路物流基地、樞紐機場,統籌規劃布局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拓展冷鏈物流運輸服務功能,提升支撐保障能力。在城市和鄉村的產銷地,要進一步改善冷鏈物流的設施條件,著力解決“初一公里”和“后一公里”問題,不斷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二是推動技術裝備更新升級。
要在運輸工具化和運載單元標準化等方面下功夫,推動冷鏈運輸車輛按規定配備制冷和溫度監測設備,推廣應用標準化周轉箱、托盤等運載單元,推廣應用智能化溫控設施設備。
三是創新運輸組織服務模式。
積極發展冷鏈多式聯運、公路冷鏈專線、冷鮮航班等運輸模式,培育冷鏈運輸骨干企業,支持冷鏈物流企業建設網絡貨運平臺,優化整合產品、冷庫、冷鏈運輸車輛等資源,提升冷鏈運輸服務品質。
四是健全冷鏈運輸監管體系。
包括研究制定道路冷鏈運輸管理規定,完善冷鏈物流細分領域運輸服務標準規范,建立冷鏈運輸追溯管理制度,加強冷鏈運輸市場動態運行監測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冷鏈運輸監管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疫苗超33億劑次。這么大量的疫苗被接種,其背后冷鏈物流運輸功不可沒。
近幾年,冷鏈物流在百姓生活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除疫苗外,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乳品、速凍食品等均離不開冷鏈運輸。在**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和消費升級快速提升的雙重影響下,我國冷鏈物流展現出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
“不過,我國冷鏈物流發展仍面臨不少突出瓶頸和痛點難點卡點問題,難以充分滿足市場需求。”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蕭賡指出,冷鏈物流是我國發揮強大優勢和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領域,對保障食品和醫藥產品安全、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冷靜面對機遇和挑戰。未來,要通過構建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不斷推動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
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產地銷地冷鏈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冷鏈裝備水平顯著提升。數據顯示,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超過3800億元,冷庫庫容近1.8億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約28.7萬輛,分別是“十二五”末期的2.1倍、2倍和3倍左右。
蕭賡分析說,當前,冷鏈物流市場蓬勃發展呈現出新特征,在物流供給規模增大和需求多樣化的帶動下,不同品類、不同來源產品的冷鏈物流發展細分加快,差異化服務增多;在生鮮電商、自采直銷等新業態助推下,食品冷鏈物流形成產地放射、中心城市匯集的形態;隨著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冷鏈物流資源加快向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匯集,在空間分布上更加集約。
與此同時,市場主體不斷擴大。我國冷鏈物流企業之間整合、并購、重組加快,冷鏈倉儲、運輸、配送、裝備制造等領域形成一批企業,全國冷鏈物流“企業”規模占市場總規模接近20%,資源整合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冷鏈市場需求增加、冷鏈行業監管規范、冷鏈產業資源投入力度持續增強等利好,將推動冷鏈領域全產業鏈加快轉型升級,快速向數字化、智能化和體系化等縱深方向發展,冷鏈產業持續向好。”順豐冷運總裁危平介紹,2021年順豐冷運及醫藥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78億元,同比增長20.1%。當前,冷鏈行業處于企業規模小、競爭分散的階段,但政府及社會的空前重視和加強監管,以及資本持續加碼,均推動行業加速整合、走向高質量發展。
加快補短板
“總體看,我國冷鏈物流仍處于發展階段,冷鏈物流體系尚不健全,存在冷鏈流通率偏低、損耗偏大、成本較高等短板,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蕭賡說。
數據顯示,雖然總量有較大提升,但我國人均冷庫容量僅為0.13立方米,遠低于美國(0.49)、日本(0.32)、韓國(0.28)水平。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冷鏈基礎設施薄弱,結構性失衡問題突出。中轉聯運換裝和兩端干支銜接易脫冷斷鏈,城市人均冷庫容量偏小,農村前端預冷和港站樞紐冷鏈設施資源不足,冷鏈物流設施在區域分布、產銷地分布、溫區功能等方面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