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腩鍋、毛血旺、烤魚、小龍蝦……過去,要吃到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硬菜”,起碼要下趟館子。
但如今,人們所需要做的,不過是拿起手機下單、拆封送上門的預制菜、再進行幾分鐘的簡單烹飪。
在這背后,是當前餐飲行業的新氣象:隨著消費趨勢變化,過去主要流通于B端渠道的預制菜,演變出新的分支,省時省心又飽含人間煙火氣的C端預制菜已逐漸走俏市場。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達3459億元,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則顯示,長期來看,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
蒸蒸日上的行業,離不開來自渠道端、產品研發端乃至預制菜裝備端等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的探索與助力。
當前,國聯水產、錢大媽、格力電器、格蘭仕等企業已經在預制菜領域獲得突出成就。
01
從B端到C端
在B端餐飲領域,預制菜是久經市場檢驗的成熟產品。但面向尚未成熟的C端市場推出預制菜產品,則需企業具備硬實力。
近日,叮咚買菜攜手左庭右院、望蓉城、精悅蓉、老誠一鍋等眾多線下火鍋連鎖品牌,推出全新研發的聯名鍋底,旨在為消費者還原餐廳的味道。
9月21日,叮咚買菜預制菜負責人歐厚喜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將B端預制菜改造成C端產品,實屬不易。餐飲店的廚師可以在后臺對預制菜進行再加工,比如紅燒肉上后灑上的那把蔥花,水煮魚上后澆的那勺熱油。
但是C端的預制菜,要求產品研發方用工業化技術手法去實現消費者終拿到手里的效果。
以叮咚買菜和“左庭右院”合作研發招牌菜品“特色牛腩鴛鴦鍋”為例,在門店,“特色牛腩鴛鴦鍋”主要是現場用生蘿卜來煮,但預制菜里的蘿卜是熟的,產品研發人員需要讓蘿卜在鎖住水份、保持鮮活的氣息的同時,又不能煮得太爛或太生。
據叮咚買菜預制菜味型師付安永介紹,為了還原蘿卜的口味,叮咚買菜前后做了100次測試,不停校對,終研發出了一種“包冰”方式,讓鍋底中的蘿卜接近門店的口感和味道。
盡管探索過程困難重重,但基于自身的生鮮電商渠道優勢,自2021年初入局預制菜行業以來,目前,叮咚買菜已擁有40多家工廠,其中自營工廠有7家。
叮咚買菜個上線的自有品牌預制菜“拳擊蝦”,僅上線2個多月,就實現了8000多萬元的GMV。當前,叮咚買菜全國全年累計擁有預制菜產品SKU超過1000個。
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買菜預制菜銷售額占整體GMV的14.9%,未來的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像叮咚買菜這樣改具備強渠道與市場洞察能力的渠道商,在C端預制菜方面無疑具有先天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