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阿根廷紅蝦、澳大利亞的牛排,還是山東的雞腿、湖北的蝦尾,只要你想吃,它們總能出現在你餐桌上。沒錯!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使我們對生鮮食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決定了食品飲料行業對供應鏈從物流器具、托盤到存儲、輸送、分揀、檢測、包裝和運輸等提出了更高、更快、更穩定和更安全的要求。
自疫情以來,速凍食品和牛乳生鮮食品的銷量不斷上升,使得大家開始重視冷鏈物流這一領域。所謂冷鏈物流是指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其主要適用于初級農產品、水產品、加工食品及藥品在內的特殊商品。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發展時機較為成熟,首先,冷鏈物流提高了食品的保鮮能力,不會影響到食物的營養和味道,同時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儲期限。其次,冷鏈物流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不同地域之間的食物輸送非常方便,食物在運送到目的地時仍然很新鮮。后,冷鏈物流為食品的安全輸送提供了保證,冷藏和冷凍食品需要一個完整的冷鏈物流對貨物進行全程的溫度控制,以確保食品的安全,而冷鏈物流可以實現裝卸貨物時的封閉環境、儲存和運輸等等。冷鏈物流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新鮮食品的需求,還能夠使食物在運輸途中盡量減少損失和浪費。
冷鏈物流的弊端
首先,我國此行業的標準落實不到位,很多企業沒有按照國家標準執行,自律性較差,行業發展放緩腳步。其次,設備落后、技術水平低,導致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后,冷鏈物流理念推廣薄弱,冷鏈物流的要求比較高,相應的管理和資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溫物流要大,價格也相對偏高。而人們往往傾向于廉價的違規產品,因此也給冷鏈物流的發展添加了阻礙。
為解決這些需求和要求,冷鏈物流得到了相關部門和行業的關注。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大力支持并提倡,力求發展,專家認為,發展冷鏈物流,其中可以促進諸如農產品、水產品、畜禽肉類等的商品流通,降低資源損耗,從而增強社會資源的利用率。微觀方面,企業若想將行業的運營管理水平、質量控制水平、信息化技術水平及行業裝備水平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持平,那自身在涉及冷鏈物流的區域必須投入許多物力和財力來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