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精神,依照“二三”總體規劃《行動計劃》有關“大力推進120個左右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建設”的重大決策布署,近日發展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有關做好2022年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將天津會展創新型等25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納入2022年度建設成員名單。
其中,從省份分布看,東部省份6個、中部省份7個、西部省份10個、東北省份2個;從交通樞紐類型看,陸港型5個、臨空型3個、港口型2個、生產創新型7個、會展創新型5個、海上邊境地區客運碼頭型2個、陸港型及海上邊境地區客運碼頭型合并建設1個。
此次公布的25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具有三方面顯著特征:
一是交通樞紐協作技能增強。有關地方依照交通樞紐互聯成網要求,積極大力推進城市群物流一體化協作發展,推動交通樞紐設施共建共享共用,完善物流地下通道互聯網和供應鏈分工管理體系,培育有機協作的物流產業發展軟件產業。比如,廣州臨空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充分利用白云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建設亞太航空物流中心,加強與廣州港口型、佛山生產創新型以及深圳臨空型、港口型、會展創新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的協作協同,積極打造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電磁輻射全球的航空物流門戶互聯網。成都臨空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立足打造出全球供應鏈服務節點、地區有影響力的國際物流集散交通樞紐,強化與成都陸港型以及重慶港口型、陸港型、臨空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協作,加大要素保障資源整合力度,著力構筑雙核助推、多點支撐、優勢互補、產業發展協同的協作發展管理體系,助推成渝省份雙城經濟圈發展。
二是多式中轉功能突出。所有交通樞紐均具備較強的多式中轉綜合服務技能,除臨空型交通樞紐外其他交通樞紐均具有高速鐵路貨運站或具備高速鐵路運輸技能。比如,懷化會展創新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擁有高速鐵路客運碼頭及10余條高速鐵路貨運站,2021年貨運量350萬噸,并啟用至北部灣的鐵海中轉中轉以及中老、中越等國際中轉,提高物流地下通道互聯網運轉效率。昆明—磨憨陸港型(海上邊境地區客運碼頭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充分發揮高速鐵路中轉中轉作用,啟用運轉至北部灣的集裝箱中轉和中老國際中轉,助推西部陸海新地下通道建設。
三是產業發展協同更加緊密。生產創新型、會展創新型交通樞紐共12個,占比接近一半。相關交通樞紐與鄰近生產組裝、會展等產業發展高效協調、協同發展,協作大力推進物流基礎建設互聯網與產業發展組織管理體系建設。比如,西安生產創新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位于西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開發區和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毗鄰電子信息、汽車、裝備組裝等生產組裝基地,服務對象包括華為、比亞迪、陜汽、隆基、楊森等組裝企業,有效充分發揮支撐助推實體經濟效能。蚌埠生產創新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服務鄰近一批中小企業產業發展園、工業園區和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園,涵蓋裝備組裝、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重點發展產業發展,助推優勢產業發展軟件產業加速形成。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加強物流基礎建設互聯網建設的重大決策布署,2018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發展中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印發《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布局和建設總體規劃》,在127個城市布局建設212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2019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會同公布四批年度建設成員名單,共包括95個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覆蓋30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建設目的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在“點”上,系統整合存量物流基礎建設,減少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競爭,引導物流資源科創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在“線”上,充分利用交通樞紐打造出跨地區的物流地下通道,完善地區內集疏運管理體系,提高干支物流和末端配送一體化運作水平;在“網”上,推動建設發展中國家物流交通樞紐互聯網,構筑“地下通道+交通樞紐+互聯網”的現代物流運轉管理體系;在“面”上,充分發揮交通樞紐資源科創和地區電磁輻射作用,帶動組裝、會展等產業發展科創,與物流融合創新發展,培育經濟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