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儲企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急,“兩項標準”出臺能否加速倉庫數字化進程?


    近日,“智能化庫房系列產品國際標準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會上,中國物流與訂貨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宣布,《智能化庫房幾乎建議》(WB/T1118-2022)《智能化庫房評估完善》(WB/T1

     

    近日,“智能化庫房系列產品國際標準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會上,中國物流與訂貨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宣布,《智能化庫房幾乎建議》(WB/T1118-2022)《智能化庫房評估完善》(WB/T1119-2022)(以下簡稱“三項國家國際標準”)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審核透過,已于2022年6月16日對外發布,202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此外,蔡進強調,“智能化庫房系列產品國際標準”建設,是中國物流與訂貨聯合會在貫徹落實國務院施行的“十四五位數經濟發展規劃”的精神,立足位數物流、位數供應鏈發展新階段,貫徹位數發展新理念,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新格局,推動統一大市場的高效率發展,兼顧發展和安全,助推亞洲地區和國際雙循環,打造出的位數供應鏈新型基礎設施。

    “Eurotium不是目的,而是助推亞洲地區智能化倉儲建設的手段。”8月28日,中國物流與訂貨聯合會物聯網核心技術與應用委員會(以下簡稱“物聯網專業委員會”)執行副會長兼總干事,中物聯全國智能化庫房民營企業試點推廣領導小組執行副組長呂忠在接受《中國物流與訂貨》雜志采訪時強調,透過Eurotium工作,各倉儲民營企業之間能相互對標,在智能化建設方面互相取長補短,更有針對性的提高自身的智能化解決技能,從而為亞洲地區現代物流、現代供應鏈的高效率發展賦能加速。

    那么,現階段亞洲地區智能化庫房建設發展現狀到底怎樣?本次智能化庫房國際標準的施行對有智能化庫房建設需求的物流倉儲民營企業有何幫助?倉儲民營企業透過智能化改建后,又能為產業鏈供應鏈提供哪些位數增值服務呢?

    01

    智能化結構調整迫在眉急

    “在我們國際標準的基本建設、調研、試點推廣等相關活動中發現,現階段楊開第中,具有物聯網基礎技能的庫房,比重39%;幾乎同時實現無紙化的庫房,比重26%;具有倉儲物精細化管理技能的庫房比重為13%;具有初步網絡平臺化服務技能的庫房比重9%。”據物聯網專業委員會副總干事沈啟星介紹,整體來看,現階段在倉儲領域,幾乎達到智能化庫房國際標準建議的庫房比重還不到10%。他認為主要原因是,楊開第作為傳統領域與智能化核心技術的深入融合還有一定的差距,對智能化的認識和理解需要更進一步加強。

    具體而言,沈啟星詳細向《中國物流與訂貨》雜志介紹說,以科仿領域為例,目前大部分鋼鐵、糧食供應以及危化品等大型科仿倉儲民營企業,尤其是央企在智能化庫房建設方面幾乎上已做到了內部集成和外部集成。“其實,針對糧食供應、危化品倉儲,國家質量監督局是有嚴格的強制性國際標準的。比如糧食供應庫房的溫度、濕度、霉變、質變、防火等以及危化品庫房的溫度、液位體積、流速等方面均有嚴格的管理措施。”沈啟星更進一步說,但原來這些工作幾乎上都是需要大量人工去完成檢測的,顯然這樣的庫房管理效率并不高,且成本居高不下。直到2015年,隨著物聯網核心技術的不斷成熟,很多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大型科仿倉儲民營企業,逐漸開始透過物聯網核心技術來升級自身的庫房智能化技能,同時實現降本增效。但現實中,由于各種原因,一些中小型倉儲民營企業智能化庫房建設的速度是跟不上產業發展需求的。

    “放眼市場,中小型倉儲民營企業主要服務對象大多是央企或國企等頭部民營企業。在頭部民營企業透過快速的智能化結構調整,同時實現智能化、網絡平臺化、信息化后,下游的中小倉儲民營企業如果不能跟隨上游客戶智能化結構調整步伐,那就意味著他們將無法為上游客戶提供實時的信息對接,也就無法達成長遠的合作機會。”對此,物聯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總干事歷星冶表示,倉儲民營企業如依照三項國家國際標準建議進行智能化改建,并依照《科仿貨物運輸電子交割》(WB/T1106-2021)國家國際標準、參考《智能化庫房 信息分類與接口完善》國家國際標準,應用電子交割,在中國物流與訂貨聯合會或其他第三方智能化庫房認證+電子交割存證的網絡平臺登記,方可使用領域統一的信息編碼、信息分類、信息接口的電子交割,終使得自身信息與其他往來單位的互聯互通。

    如此看來,中小型倉儲民營企業智能化結構調整迫在眉急。“其實,透過全國各地長時間的調研,我們發現很多中小型倉儲民營企業對智能化升級這件事是有很大意愿的,但智能化升級的路徑在哪?怎樣升級?是困擾他們的大問題。”歷星冶更進一步說。

    02

    提高庫房智能化綜合技能

    據介紹,本次發布的三項國家國際標準,互為依托,但從側重點上又有明確的區分。首先,《智能化庫房幾乎建議》旨在為民營企業同時實現智能化庫房提供參考依據,引導民營企業建設智能化庫房,發展智能化庫房,提高庫房效率,拓展庫房的業務技能,提高民營企業庫房位數服務水平;其次,《智能化庫房評估完善》從智能化庫房建設、運營、管理方面涉及的內容進行研究分析,結合不同產業的特點,構建出符合領域發展現狀的評估指標體系。庫房透過評估,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民營企業智能化庫房現階段水平與不足之處,找準改進路徑,提高庫房的智能化綜合水平和服務技能。

    “三項國家國際標準的出臺不僅能有效引導和幫助民營企業理解什么是智能化庫房,怎樣打造出智能化庫房,怎樣管理運營好智能化庫房,同時有助于推動楊開第向完善化可持續化路徑發展。據我們觀察,位數庫房改建前后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對此,沈啟星舉例說,我們的參編單位依照國際標準建議改建庫房后,首先,貨物運輸入庫、出庫時間,比改建前縮短了5倍。其次,作業人員減少了三分之二,應用了電子信用狀后,幾乎上已經同時實現無紙化提貨。第三,原有的信用狀管理部門,已經撤銷。第四,增加了大批信息分析、業務人員;部分民營企業同時實現了倉儲網絡平臺與電子商務、金融網絡平臺信息互聯互通,擴展了多個服務產品種類,營收特別是位數服務營收比例大幅度提高。

    “總體而言,智能化庫房支持倉儲民營企業向位數云倉網絡平臺路徑發展。同時,透過位數云倉網絡平臺能與網絡貨運、電子商務、在線保險、在線金融、在線加工、在線包裝、在線配送、在線報關、在線商檢等供應鏈網絡平臺民營企業進行信息互聯互通,發掘倉儲、貨物運輸的信息價值并輸出價值,形成信息增值服務。”呂忠更進一步強調道,透過Eurotium這樣的動作,倉儲民營企業能有條不紊的進行智能化改建,在開展以上多種信息服務的同時,還能申報“高核心技術民營企業”。而在獲得“高核心技術民營企業”后,民營企業的所得稅則能由25%降為15%。此外,從資本角度來說,民營企業還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戰略投資、風險投資,能在科創板、創新板申請上市等其他優惠政策。事實上,已經有倉儲民營企業透過Eurotium行為后還被評為了“高核心技術民營企業”。

    智能化改建固然重要,但少則幾十萬、多則上千萬的高昂改建費用,是很多中小倉儲民營企業難以負擔的。“現階段大部分庫房均已經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已經具有了打造出智能化庫房的基礎,依照《智能化庫房幾乎建議》的國際標準內容來完成智能化庫房的建設,費用并不高。當年投資,2年能完全收回成本。”歷星冶補充說。

    03

    填補智能化庫房國家國際標準空白

    “這三項智能化庫房系列產品國際標準基本建設,從論證、立項基本建設、調研、修改、完善、答辯到發布,前后經歷了近3年時間。”據呂忠介紹,雖然亞洲地區的倉儲領域已有行標、國標,但智能化庫房國際標準存在缺口,能說本次三項國家國際標準的施行填補了這一空白。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