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洛陽綜合自貿區內進駐民營企業——河南中外運國際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洛陽總公司(下列縮寫“河南中外運洛陽總公司”)受某公司委派,申報的1票價值550億美元,總重量約650噸的三套大型礦山機械設備順利完成過卡入區。這是洛陽綜保區完成的首筆大型武器裝備自貿區放置業務發展,標志著適合洛陽綜保區的大型武器裝備自貿區放置模式的正式構成。
河南中外運洛陽總公司于2022年進駐洛陽綜合自貿區。“作為一家綜合物流提供商,我們以亞洲地區大循環為主體、亞洲地區國際性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為立足點,積極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6月20日,河南中外運國際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慶在接受《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河南中外運國際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慶)
立足洛陽產業發展競爭優勢
中國外運在河南的業務發展開展可以追溯到60年前。早于1962年,中國外運就在河南設立了中國外運河南公司。2019年中國外運河南公司主業整合上市成立了河南中外運國際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外運華中區域股份有限公司(下列縮寫“外運華中”)。
張國慶說《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本報記者,組建河南中外運洛陽總公司,主要是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國家支持洛陽建設計劃單列市副中心城市。隨著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在洛陽交匯疊加,自創區、自貿區等平臺在洛陽落地建設,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助推洛陽“三營副中心、構成增長極”,洛陽在全省全省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
二是洛陽是一個工業基礎雄厚的城市。它是全省120個老工業城市之一,也是全省36個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示范區之一。它擁有豐富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競爭優勢,在武器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應用領域有著鮮明的特色和競爭力。洛陽市本地的產業發展就足以支撐力起物流民營企業的運轉。
三是洛陽進出口業務發展規模潛力大。2022年洛陽市進出口總值209.2億元,比2021年增長1.2%,這樣的市場潛力對物流民營企業無疑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張國慶說《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本報記者,隨著洛陽成為副中心城市規劃的深入實施以及相應的產業發展支撐力,日后對洛陽乃至河南的投入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
5月下旬,緊緊圍繞制度型開放發展戰略,河南自貿區洛陽片區頒布計劃,緊緊圍繞五大應用領域19條具體措施加碼,全面建設2.0版自貿試驗區,力爭到2025年,基本構成以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核心的制度型開放政策體系,軟環境環境達到亞洲地區水平。從2.0版建設計劃頒布到現在近一個月的時間,河南中外運洛陽總公司已完成了1000余億美元總值的自貿區業務發展。
發展國際性中轉運輸
6月13日,由哈薩克斯坦發出的一列國際性中轉抵達洛陽綜合自貿區,這是洛陽首班以“通關一體化”方式在綜保區完成貨物運輸報關的國際性回程專列,為洛陽進出口貨物運輸通關改革提供了全新樣板,也將洛陽地區國際性中轉的“終點站”延伸到了洛陽綜保區。
張國慶說《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以前洛陽的客貨運輸中轉業務發展大多要經過鄭州,空運也基本依托鄭州航空港。但在洛陽市政府的努力下,國際性中轉開始從洛陽終到,并開通了客貨運輸中轉中轉。
談及國際性中轉的運轉情況,張國慶進一步表示,從整個河南的進出口來看,國際性中轉是供不應求的。不過從去年開始,海運價格不斷下降,對國際性中轉運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對洛陽的武器裝備制造類產業發展的出口或帶來更多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