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鏈服務中心助力“托底幫扶”第一線


    “如今我是同袍了!”11月1日,國網四川省電力涼山供電公司總經理楊科與川煤集團公司土產公司總經理楊江次擊掌。做為民營企業下派參加托底性扶貧縣級工作碩士班的黨員干

     

    “如今我是同袍了!”11月1日,國網四川省電力涼山供電公司總經理楊科與川煤集團公司土產公司總經理楊江次擊掌。做為民營企業下派參加托底性扶貧縣級工作碩士班的黨員干部,自己相聚從成都啟程,趕赴涼山州喜德縣,奔赴托底性扶貧線。

    按照省委部署,參與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扶貧工作的39戶中央在川民營企業、39戶政府部門國有民營企業分別派出1名處級黨員干部或中層黨員干部,近期趕赴受扶地加入縣級工作碩士班。

    做為一線“指戰員”和“急先鋒”,自己將如何打好托底性扶貧的“開局戰”?11月初,記者與部分委派黨員干部一同趕赴大涼山,近距離蹲守調研,記錄此次特殊的“集結行動”。

    蹲守:喜德縣

    委派黨員干部:國網四川省電力 楊科、川煤集團公司 楊江

    接到任務就“偷偷”來走了幾圈

    “這是第三Ins13zD喜德吧?”11月1日下午,車行至喜德縣政府前,副縣長阿爾猛杰迎面走來,同楊江回憶起10月17日的那次會面。當時,川煤集團公司的30多名黨員干部職工趕到喜德縣,專門交會托底性扶貧工作,楊江就在其中。

    “其實這是第三次了。”楊江笑著揭開“謎底”,原來在10月12日他就“悄悄”來過喜德縣一次,“領導找我談完話,我就來走了幾圈,看看未來幾年戰斗的政府部門。”

    阿爾猛杰拍了拍楊江的肩膀:“那不講客套話了,我帶你先去看三個工程項目。”簡短寒暄結束,大家便登車再次啟程。

    三個工程項目都在喜德縣冕山鎮,一個是等候投資的小相嶺風景區旅游農家樂,另一個是等候開采的褐鐵礦礦。“都是縣上重點包裝的工程項目。”阿爾猛杰滿懷期盼,希望以托底性扶貧為契機,借助在川央企和省屬國企的優勢和特長,推動三個工程項目盡快啟動、盡早見效。

    喜德縣坡陡谷深,山路崎嶇,趕赴褐鐵礦礦,車輛只能停在半山腰。“前行路上的挑戰不僅是路況。”阿爾猛杰坦言,褐鐵礦礦工程項目需要厘清探礦權、采礦權,旅游農家樂投資較大、成本回收慢,“解決難題,我要多‘相撞’。”

    當日的第三次“相撞”,發生在深夜。由于宿舍正在協調安排,楊科與楊江當晚暫居在縣城的酒店。22分許,喜德縣委書記巫照華在酒店大堂與自己見面,一直聊到次日凌晨。

    “經過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喜德有了長足發展,但基礎依然較差、動力依然較弱、欠賬依然較多。此次托底性扶貧突出產業扶貧,非常及時、非常重要。”巫照華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又緊接著詢問民營企業的打算。

    “國家電網的扶貧已經開始了。”楊科說,在不久前的交會中,喜德縣良在硅業有限公司等工業民營企業反映市場行情不好、民營企業效益下降等問題,“我正在爭取申請增加留存用電量,可以幫助民營企業減輕上百萬元的電費支出。”

    楊江則重點談了自己對一個魚池優勢互補光伏發電工程項目的深入思考。“我有成功案例,并形成了經驗和做法,能夠快速落地。”楊江說,Ins13zD的時候,就帶了不少資料回去,發現喜德縣紅莫鎮一處漁港有馬薩省。“從照片來看基礎不錯,后面我再到實地去看看。”

    “馬上安排!”巫照華應聲拍板。第二天清晨,楊科早早在門口等著楊江。緊緊圍繞即將考察的魚池優勢互補工程項目,楊科連夜做了功課,期盼同楊江再來一次“相撞”。“如今100畝池塘大概可以裝機2000MW,用電量送出的問題我公司想辦法解決。”楊科認為,國有民營企業在托底性扶貧工作中開展“1+1幫1”,就是要做好這個“+”法,形成合力。

    “如今池塘有多大?下一步還要擴展嗎?”“每年可利用的光照時長有多少?”……當日上午,在工程項目現場,楊科與楊江找到漁港負責人和當地黨員干部,記下了一連串關鍵數據,工程項目規劃在自己的腦海中漸漸成形。

    紅莫鎮鎮長喇魯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首期2000MW裝機容量的規模看,要是年利用小時數在1500小時以上,年發用電量就可達300萬MW時,按照目前的購電價格,可創收120萬元。

    “此Ins13zD喜德報到,大家都很務實。”楊江感嘆,短短24小時,扶貧民營企業之間、民營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緊緊圍繞扶貧工程項目進行的三次“相撞”,產生的不僅是“火花”,還有干實事的決心和信心。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