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出圈,成為網紅,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據說是淄博是因為不缺秤、斤量足最先在自媒體被挖掘的。以后,網友越發掘,越性感;越發聲,越所見略同。
淄博是厚積薄發。行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淄博是齊桓公、管仲曾經戰斗、生活過的地方。
淄博的燒烤被人怒贊,火得一塌糊涂,“朝圣”的網友不絕如縷。幾年過去,口碑依舊,熱潮不退。如果是偶然的,早就人設崩塌了,何至于現在?
不光淄博,整個山東的燒烤,水平都很高。不論是膠東,還是魯西南,或者是中部如濟南等,都各有各的絕活。說山東是燒烤之省,恐怕有人要不同意,但對業內人士來說,卻不服不行。
我同事里廣東人、兩湖人士居多,不乏食髓知味的大拿,在山東多年后,都殊途同歸,愛上了山東的燒烤。北方菜要得到南方人的認可,很不容易,而山東燒烤讓他們王顧左右而言他。
山東不光是孔孟之鄉,也有水泊梁山,既規矩保守,溫柔敦厚,又膽子大,敢作敢為。表現在燒烤上,就是什么都可以烤,什么都敢烤,什么都烤得好。
素的有烤大蒜、烤茄子、烤磨菇,肉的有羊肉、心管、腰子,海貨有海礪子、各種魚。印象里,我吃過的烤羊肉串分兩個流派,有嫩香的,有老香的。不要小看路邊攤,他們可能就是高手。
我一直弄不明白,何以山東的燒烤如此優異?是因為魯菜,還是少數民族帶來的?山東距離西北這么遠,何以燒烤之風獵獵?這中間的傳承是怎樣的?山河四省,為什么山東更突出?難道九年義務教育有差異?
魯菜是中國第一個菜系,也是自發性菜系,為八大菜系之首。其他幾個菜系實際上是受它影響形成的。后分為三個子系:濟南菜、孔府菜、膠東菜。春秋時,齊國是大國,齊遠比魯強大,最后齊魯之地的飲食卻被稱為魯菜,至今山東仍簡稱魯。而淄博是齊國的首都。不知為何,魯菜三分,卻沒有了淄博。
孔府菜是招待皇帝的,是貴族菜,自王朝時代以后,儒家風光不再,孔府菜不知發展在什么樣子了?在山東多年,我沒遇見過。
濟南菜有許多代表作,如黃燜雞米飯、九轉大腸、四喜丸子等,這些年有些黯淡,在南菜北伐之際,久已風光不再。我的同事笑稱濟南菜黑乎乎、油乎乎、粘乎乎。
例外的是膠東菜。膠東菜最早是福山菜,也就是煙臺菜。山東原材料豐富,水陸并陳,煙臺是中國開埠最早的城市,福山廚師率先改革開放,至今長盛不衰。膠東菜是現今唯一能跟南方菜抗衡的。
膠東小炒為人樂道,如炒蛤蜊,一個老外最多吃了二十多盤。膠東面點不比港式面點差。油條之長,饅頭之巨,餃子之大,震驚天下。膠東調味料、副食品之全,逛當地菜市場,一望而知,嘆為觀止。
山東是北方的菜籃子。山東大蔥兩米高,不是傳說,是真事。北京烤鴨不配山東蔥白,無以用其功。煙臺的蘋果,萊陽的梨,不如濰坊的蘿卜皮。煎餅、大醬,也是無法超越的存在。
改開初期,河南、山東的經濟差不太多,兩省人口、面積也相伯仲,此后越拉越大。只是在這幾年,兩省的落差又有些修復。據說,這幾年山東有些東北化的跡象,不知確否?
其實,山東臨海,有海洋經濟,這個延伸的面積和優勢是河南不能比的。也沒必要比。
扯得有點遠。無非是說明山東因為魯菜,積淀已久,又愛學習,遂成中國餐飲業重鎮。說起來有兩千年了,不吹不黑,實至名歸,豈是一些小鮮肉能夠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