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房地產業持續走低,又受到疫情侵擾,使得房地產業發展難上加難。但隨著居民消費對電子商務需求的激增,使得人們對線上消費的依賴越來越重,生鮮配送、冷鏈需求、高標倉等物流需求暴增,使得物流地產熱度直線上升,成為房地產業“脫虛轉實”,“由輕到重”實現轉型的新機遇。

房地產悄然大轉變
2022年,又是一個魔幻年景。疫情持續兩年后,全國多個城市今年又開始了稱做全域靜默的居家抗疫。當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都輪番上演全城靜默的硬核防疫戲碼時,各行各業自然也陷入全體靜默的停滯狀態。房地產業自去年跌成狗后,再被一波波疫情收割,如今的慘狀已經無需用語言來形容。全行業在供需兩端都深陷疲軟:需求端,在無休止地疫情侵擾下,購房者的收入預期和投資信心已極速衰竭,買房欲望降到歷史低點。供應端,房屋總量過剩世人皆知。
在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賽道上,早已擁擠不堪,紅海競爭的結果就是極度地內卷。對開發商而言,以往駕輕就熟的住宅和商業地產開發,在今年都有點玩不下去的感覺。但是要看到,危機,危機,從來都是危險和機遇并存。回過頭來對房地產業進行全盤觀察,會發現這些年的行業主旋律,除了“房住不炒”的一貫提法,“脫虛轉實”,“由輕到重”也是房地產悄然進行的大轉變。
當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走向白銀時代,再到現在的黑鐵時代。基于高周轉、輕資產的短平快式開發套路,正逐漸失去立足點。建立在長期主義理念上的投資運營開發模式,所獲得的回報和增值越來越具吸引力。落實到細分領域,住宅和商業地產銷售周期不斷拉長,利潤率一降再降。而工業地產、物流地產等重資產類房地產的成長性和收益率一路向上,行業機會不斷凸顯。
意想不到的房地產收益
如果不是傳統房地產百無聊賴的乏味行情,筆者并不會認真去關注產業地產這個新大陸。對產業地產研究得越深入,越是對其中的增長潛力和收益前景感到驚奇。
在房地產各物業門類中,投資回報率的,并不是大眾想象中的豪宅,寫字樓或者購物中心,而是物流地產。據世邦魏理仕統計,2019年,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物流地產投資凈回報率在6%-8%,遠高于商業地產4%-5%和住宅地產2%-3%的回報率。
物流地產投資回報率在房地產行業脫穎而出,高于住宅和商業地產的現象,不僅出現在一線城市,在全國大城市中也是普遍規律。
物流地產是一個范圍較廣的領域,包含倉儲、物流、配送,普通倉、高標倉、冷鏈倉等多個類別。物流地產中,冷鏈物流又以其遙遙的投資回報率笑傲行業內其他門類。以新三板市場掛牌冷鏈企業為樣本,冷鏈物流行業毛利率大致處于10%-30%區間。這樣的投資收益率,無論在江河日下的房地產業,還是產能過剩的實體產業都是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