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凌晨兩點,武漢市宣布封城,至今年除夕,疫情已經歷經3個春節、持續時間長達739天。在**疫情全球流行、出口暴漲的形勢背后,中國清零政策、各城市疫情點狀散發的狀況也持續影響著旅游、餐飲、酒店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中美對抗、共同富裕、規范教培、房地產調控、人口增長等課題,在持續影響著每一個個體。202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總結,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嚴峻挑戰。
2020年、2021年,云冷產業研究院連續對生鮮冷鏈產業發展趨勢做出預判,大部分觀點都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2021年,生鮮冷鏈領域風起云涌,社區團購從風口跌落,十薈團、同程生活徘徊在破產邊緣,部分生鮮B2B陷入裁員、收縮、轉型困局。一方面是資本推動的生鮮冷鏈商業模式遇冷,一方面是國家冷鏈物流十四五規劃出臺,行業發展跌宕起伏,深入的研究思考對未來生鮮冷鏈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雙疫情攪動冷鏈,終將恢復常態 |
**疫情已經影響了我們三個春節,現如今我們可能已經對某地出現陽性病例、進行全員核酸檢測的消息習以為常,但南京機場、張家界、內蒙古的疫情還是為行業期盼的暑期出游市場潑下了冷水,超過700天的的疫情反復,讓抄底的海底撈、茶顏悅色等網紅企業都嘗到了苦頭,更多的小型餐飲、旅游和酒店更是舉步維艱,關門的不在少數。隨著國內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以及病毒變異后致死率的降低,相信2022年將會是轉折之年,疫情前的生活常態會回到我們身邊。
同時,2018年8月份爆發的非洲豬瘟直接影響了中國人餐桌上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豬肉的供應,雙疫情疊加,在過去兩年,中國的冷鏈人經歷了冷鏈產業的非常時刻,但是,疫情并不會是常態,捋清變與不變,把握客觀規律,依舊是生鮮冷鏈產業投資的關鍵:
1、政策引領,投資尚需務實科學理性: |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據不完全統計,國家層面出臺了數十項冷鏈物流相關政策,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發展、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商貿物流體系建設等多維度指導部署推動著冷鏈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在2021年底,《“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正式出臺,為全行業繪就出了美好的未來發展藍圖。
一方面是國家、部委為冷鏈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另外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民企對冷鏈產業躍躍欲試,部分省區出臺了百萬噸級的冷庫建設規劃,國有企業大量資金投入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但現實卻是運營狀態呈現出了冰火兩重天的態勢:2021年底,一個地級市建設的大型冷鏈項目由于運營受阻邀請云冷研究院出謀劃策,我們進行了現場考察:項目所在地地級市常住人口超過六百萬,2020年GDP超過3500億元,符合中國地級市的典型數據,該冷鏈項目投入運營已經超過五年,三萬五千平方米的冷庫,出租率僅為20%,租金只能覆蓋能源成本和管理費用,談投資回報為時尚早,與當初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投資結論相差甚遠。
該項目給行業一個警醒,行業的發展依然遵循客觀規律,只有科學認知、理性決策,科學的運營,我們的投資才能朝正確方向前進。
2、豬不能持續飛,路上走更穩: |
在去年的產業盤點中,云冷研究院預測,與2020年相比,2021年豬價下跌是必然趨勢:生豬價格在2021年上半年將會保持在12元上下,到了下半年很有可能跌破10元。但即使我們做出了如此預測,也沒有想到豬價下跌會來的那么快、那么猛!2021年八月,雙匯“父子內斗”的升級再次爆出行業內幕,雙匯2月底高價進入十萬噸凍豬肉,已造成上市公司潛虧十億元,也就是每噸已經跌價一萬元,而9月的市場行情已經跌破1.2萬元/噸,很多在年初2.1~2.2萬元訂貨的凍豬肉進口企業,算上財務費用、倉儲費用已經虧損50%以上。
凍肉進口價格行情只是豬肉行情的一個縮影,鮮肉現貨市場也不例外:
2018年8月疫情爆發帶來的豬肉價格上漲在2021年1月中旬戛然而止,三年的漲幅,半年時間即跌落到底部,跌幅達到-74%,豬肉價格的跌落也體現在豬肉上市公司的2021年業績預告上:溫氏股份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虧損130億元-138億元;天邦股份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虧損35億元~40億元,而上年同期盈利為32.4億元;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000876.SZ)2021年度業績預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86億元–9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3.94%-294.17%,上年同期為盈利49億元。
非洲豬瘟對整個行業安全的威脅依然存在,疫情防控性地拔高了行業養殖成本,提高了養殖行業的進入門檻和風險性。非洲豬瘟發生后,養殖端普遍加大了防控投入,豬場建立的生物防疫體系,包括消洗中心、中轉站等內部配套設施提高了養殖費用,頭部上市公司的防控成本在0.5元/斤左右,對成本的影響有限,長期來看,雙疫情影響下的超級過山車般的價格波動將告一段落,暴富的機會或許短期內將不會再有。從2018到2021年,生豬養殖行業CR10由6.22%提升至19.37%,CR20由7.91%提升至22.72%,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但以散戶為主的根本性格局尚未改變,豬周期將依舊,2021年10月觀測到生豬價格低至10.78元/kg,本周期豬價第二次觸底預計出現于2022年下半年,老百姓吃便宜肉的時間,還能延續一段時間。
3、冷鏈進口增速回落,新常態 |
2021年全年,我國累計進口肉類近938萬噸,較2020年全年下滑5.4%,(2020年全年中國總計進口肉類991萬噸,同比增長60.4%)其中進口豬肉總計371萬噸,同比減少15.5%。
分析全年肉類進口數據,我們不難發現,2021年月進口量自5月開始便低于去年同期,到6月和9月差值分別達到了15.3萬噸和14萬噸,到12月,同期差值達到頂峰,為31萬噸。上述數據的走向與中國豬肉價格的下跌趨勢一致:隨著國內豬肉供應充足、價格回落,進口凍肉特別是凍豬肉的價格優勢不再,需求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