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標冷庫是相對于傳統的冷庫而言的。在新消費時代,冷鏈物流建設高標冷庫的利好有哪些,建設高標冷庫的痛點有哪些,如何破解這些痛點,高標冷庫的前景如何?
針對這些問題,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采訪了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

王繼祥:主要利好體現在政策方面。國家近很多會議,如黨的二確定的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發展,國務院發布的一系列關于冷鏈物流發展政策等,都提出了冷鏈物流要向高質量發展方向推進,這必然需要冷鏈物流的高標倉作支撐。
另外,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規范,低質量冷庫必然會受到政策上制止并將逐漸被淘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高標冷庫發展。
疫情之后,國家在大力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重點支持的肯定是國計民生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在這些領域,國家愿意通過資金信貸、各種基金、各種政策支持。在投資上,國家會對高標倉建設給予更多支持。
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新一代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大家對高質量生鮮蔬果、高質量食品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都需要冷鏈物流給予保障。這種從需求端的拉動也是高標倉建設的一個利好因素。
王繼祥:一是投資大與市場接受高物流成本的矛盾,二是對高標冷庫性認識不夠,三是高標冷庫建設的性亟待提升。
03現代物流報:如何理解高標冷庫建設的投資與冷鏈物流成本的上升?
王繼祥:既然是高標準倉庫,其投資強度必然就比普通冷庫要大。大投資會帶來物流成本一定程度的上升,問題在于老百姓能不能接受這個物流的成本上升。如果老百姓不接受你這個“痛點”的上升,那么你建設高標冷庫就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我覺得這是一個重大的痛點。
我們的物流發展,從實現量的發展和完成物流基本功能,現在需要向高質量發展,就需要面對提高物流成本,而不是降低物流成本。要讓馬兒跑,就得讓馬兒多吃草。不斷降低物流成本,然后還讓這個物流高質量發展,這是不現實的。長期以來,有些物流專家總在說中國物流成本高,說要降低物流成本,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長期以來中國的物流成本一直低于發達國家。
中國的制造業崛起,跟中國物流成本低是有直接關系的。中國物流成本一直是以較低的成本,以價格戰的形式來滿足客戶需求,完成物流的基本送達功能。未來,我們需要向高質量發展,那必須要合理提高物流成本,只有在合理提升物流成本的基礎上,才能夠提高物流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物流成本和高質量發展有天然的矛盾。
總說“物流成本高”,這種輿論氛圍不止一次推動物流行業不斷地打價格戰,這對高標準冷庫建設是起抑制作用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