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化時代,透過一張表明了聯系方式、電話電話號碼、門牌號的快遞白名單基本上可以還原成出99%的個人隱私,讓人在網絡世界中處于“搶錢”狀態。近年來,快遞電子發票作為記錄使用者航空郵件行為的數據載體,其數據泄露問題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今年6月,浙江余姚警方通報,打掉一條新型侵犯國民個人隱私的黑灰產業鏈,該犯罪團伙利用木馬應用軟件盜取始發云倉快遞白名單數據500余萬條并賣給詐騙犯罪團伙,半年獲利3000余萬元。
近日,正式實施的《快遞電子發票》行業標準,建議快遞白名單上避免表明完整的收收件人數據,其中聯系方式暗藏1個漢字以上、聯系電話暗藏6位以上、門牌號暗藏單元戶室號。這能在強制性完善途徑去進一步保障國民的隱私安全。
有分析專業人士指出,B2C網絡平臺店家、快遞民營企業掌握著龐大的個人隱私數據,應當在規定的范圍內嚴格執行行業標準。根據先前出臺的《個人隱私維護法》,在個人隱私處理者在處理個人隱私的時候,應當采取相應的加密、去標識化等安全技術等措施。也就是說,快遞民營企業采取加密、應用“隱私白名單”等措施實際上屬于其應盡的義務。
這樣的電子發票,有一個大家熟知的名字——隱私白名單。有了行業標準加持,快遞包裹上的個人隱私還會繼續“搶錢”嗎?
PART未強制性建議采用隱私白名單
01早在2017年,順豐就正式推出了順豐隱私白名單——豐密白名單。“透過對收收件人電話中間4位電話號碼數據展開暗藏(如123****1234),在快遞白名單上同時實現個人隱私加密化;同時透過數據系統安全技術同時實現收派員、客服采用虛擬電話號碼聯系使用者,在電子數據上同時實現個人隱私加密化。”順豐有關負責人4月19日在接受《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22年起,順豐持續推進隱私白名單工作,將使用者電話電話號碼中間暗藏位數由4位提升至6位,同時支持使用者差異化隱私維護需求,對聯系方式和門牌號數據展開維護,全方位保障使用者數據與隱私安全。
不僅是順豐,國內主流快遞品牌都有自己的“隱私白名單”,但各家的完善各不相同。今年6月底,順豐宣布,除B2C網絡平臺寄件外,全網基本上同時實現貨物隱私白名單全全面覆蓋。今年,順豐還成為國家郵政局快遞隱私白名單推廣應用試點,采用“B2C網絡平臺-Chhatarpur網絡平臺-第三方打單應用軟件”三步走的方式。
“目前,申通快遞Chhatarpur渠道已同時實現隱私白名單全全面覆蓋,同時與多家B2C服務網絡平臺也在推進隱私維護服務全全面覆蓋,對快遞白名單上的顧客數據展開脫敏,采用星號符號將顧客電話電話號碼部分數段代替。”4月23日,申通快遞有關業務負責人向《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介紹,目前,在實際航空郵件場景中還未強制性建議采用隱私白名單,使用者可根據個人航空郵件需求可以選擇有關服務。
這導致隱私白名單推廣多年,但是普及率并不高。今年4月,江蘇省郵政管理局有關專業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江蘇省隱私白名單采用量約占全部貨物量的三成。
不少顧客在B2C網絡平臺購買的商品,快遞白名單是由店家展開列印,這類列印渠道仍受上游B2C網絡平臺控制,“目前各網絡平臺數據流規則不同,在店家未可以選擇隱私白名單的情況下 ,快遞民營企業無法對未可以選擇隱私白名單的貨物展開數據流處理。”快遞行業有關專業人士透露。此次出臺的新行業標準,統一了暗藏方式,并完善了個人隱私有關內容的讀取權限,這將有助于快遞上下游民營企業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