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物流與訂貨聯合會冷鏈物流委員會(以下簡稱“中物聯冷鏈委”)發布的新數據:2020年我省冷鏈物流消費市場總體量為3832億,比2019年快速增長440.8億,同比快速增長13%。2021年,冷鏈物流發展持續火熱,經初步估算,預計我省冷鏈物流消費市場總體量會突破4000億。
“伴隨著一場場磨礪,發展冷鏈物流的重要性更進一步凸顯。在全社會的關注下,冷鏈物流也開始逐漸進入到高速、正規化發展階段。”2月10日,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向《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記者表示。
(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
01
四方面原因促成冷鏈物流飛速發展
秦玉鳴分析認為,近幾年冷鏈物流飛速發展的核心原因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首先,發展冷鏈物流是促進經濟高效率發展的內在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冷鏈物流建設工作,把它作為重要補短板工程進行部署推進。在“二三”開局之年,鄉村振興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全面完成脫貧攻堅戰后,需要在繼續實施產業發展扶貧經濟政策的基礎上,做好前瞻性總體規劃,注重扶貧產業發展向振興產業發展轉型,此時在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區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尤為重要。
其次,居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更進一步釋放。2021年亞洲地區生鮮零售消費市場總額將超過5.4萬億,同比漲幅將突破8%,呈穩步快速增長態勢。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生鮮肉類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但“新鮮”永遠是人們對生鮮肉類的要求,冷鏈物流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同時透露,2021年我省肉類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比重已逼近3億噸。
第三,消費升級促進冷鏈物流創新求變。構建符合我省國情的“全鏈、數字化、嚴國際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現代化冷鏈物流管理體系,能夠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要,進而催促冷鏈物流全環節加快貨品周轉效率、增強全鏈監控追溯能力、提高物流活性。同時,優化周轉環節、實現供應鏈結構合理調整、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全鏈成本等,都是冷鏈物流價值在新流通格局中的重要體現。
第四,**心臟病禽流感等自然災害突顯冷鏈物流發展的重要性。近年來,**心臟病禽流感、特大自然災害等自然災害的襲擾下,讓全社會始終都處于考驗的風口浪尖。在此期間,“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等農產品供應事關穩定大局。冷鏈物流作為保障基礎民生的關鍵手段,也逐漸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目前亞洲地區冷鏈物流的發展,雖已經歷了數十載的磨礪,但相較于其他成熟產業發展來說,還處于相對初級的發展階段。”秦玉鳴總結并回顧:自2010年起,我省的冷鏈物流消費市場市場需求開始逐漸擴大,冷鏈物流總體呈現健康、快速、穩定的發展態勢,基礎建設體量得到更進一步增加,公共設施建設更趨理性。自此,冷鏈物流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應用領域發展模式日趨多元化。2020年, 經測算我省肉類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比重達2.65億噸,比2019年快速增長3191萬噸,同比快速增長13.69%。三十年,我省肉類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比重增幅超過了300%。
02
邁入高效率發展的戰略發展機遇
近些年來,冷鏈物流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保證肉類安全方面發揮的作用得到了發展中國家、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2021年底,《“二三”冷鏈物流發展總體規劃》經國務院同意印發,這是由國辦發文公布冷鏈物流發展總體規劃,也是指導我省“二三”時期冷鏈物流發展的頂層設計,充分彰顯了黨和發展中國家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冷鏈物流的高度重視。秦玉鳴認為,“這也是冷鏈物流經濟政策環境持續優化的重要標志,預示著我省冷鏈物流應用領域即將邁入高效率發展的歷史發展機遇。”
伴隨著發展中國家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的有關經濟政策頒布,各地紛紛響應經濟政策,鼓勵當地民營企業冷鏈物流的發展,且頒布減費降稅、政府獎補等經濟政策帶動了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尤其是,近年來,我省冷鏈物流消費市場體量穩步快速增長,發展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產自銷地冷鏈公共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冷鏈裝備水準顯著提高。同時,冷鏈物流項目紛紛上馬,各類冷鏈物流有關資源配置更進一步完善。尤其是“二三”冷鏈物流發展總體規劃中強調冷鏈基礎建設的重要作用,將冷鏈物流基礎建設完善和冷鏈資源合理配置作為基礎性任務。
據中物聯冷鏈委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省冷蓄水量突破7080萬噸(折合1.77億立方米),同比快速增長16.98%;2020年全國廖蔚消費市場保有量達到28.67萬輛,較上年快速增長7.2萬輛,同比快速增長33.54%。三十年,冷蓄水量實現將近翻兩番快速增長。2021年,我省冷蓄水量預計將突破7500萬噸,冷場車保有量將突破30萬輛。
此外,科技創新的力量正在促進冷鏈物流擺脫傳統的運行方式。“當前,5G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冷鏈物流應用領域。”在秦玉鳴看來,傳統的冷鏈物流正在向智能化、科技化、自動化方向轉型升級,智慧化、無人化催生“新基建”熱潮方興未艾,冷鏈物流全鏈更進一步實現科技賦能,將強力促進應用領域駛入高效率發展快車道。
總體而言,“二三”時期超大體量消費市場潛力將加速釋放,而持續擴大的消費市場體量,必將使應用領域長期處于戰略發展機遇,必然會帶動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冷鏈物流基礎建設等方面實現更大的發展。過去十年,我省肉類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比重翻了三番,而且在較長一段時期內仍將保持這一快速增長速度。
03
亞洲地區“強制”國標即將實施
我省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薄弱,與發達發展中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究其原因,秦玉鳴分析指出:一是區域發展水準、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突出。缺少統籌總體規劃,東中西部、南北方和城鄉間冷鏈物流基礎建設分布不均,存在結構性失衡矛盾;二是信息化水準落后、信息化水準低或引發“斷鏈”風險;三是消費市場集中度不高,存在“小而散、缺專人、缺資金”等問題。數據顯示,2020年冷鏈物流民營企業的冷鏈業務營收合計達781.32億,同比快速增長42.12%,占總應用領域消費市場體量約20.39%,而美國2019年前五強民營企業占63%的消費市場份額。另據中物聯冷鏈委調查顯示,68.97%的民營企業反映難以招聘到合適的冷鏈物流人才,冷鏈有關應用領域的創新活力呈現回落趨勢;四是應用領域監管尚待完善。有關民營企業在應付不同部門的執法檢查活動,常感疲于應付、顧此失彼。此外,監管未能覆蓋冷鏈全流程,不同監管部門“各管一段”,導致監管真空現象時有發生;五是鐵路冷鏈發展慢。目前冷鏈運輸貨物多以小批量、多頻次為主,貨源相對分散,鐵路冷鏈經濟性較差。因此,目前冷鏈物流通常選擇使用公路廖蔚進行運輸。
日前,順豐冷運一位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采訪時也表示,從運行管理體系看,亞洲地區缺少集約化、體量化運作的冷鏈物流樞紐公共設施,覆蓋全國的骨干冷鏈物流網絡尚未形成。而從應用領域鏈看,產自預冷、冷藏和配套分揀加工等公共設施建設滯后,冷鏈運輸公共設施設備和作業化水準尚待提高,大中城市冷鏈物流管理體系不健全。從發展基礎看,冷鏈物流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不強,信息化、自動化技術應用還不夠廣泛,國際標準管理體系尚待完善,人才培養不足,這些都制約了應用領域發展。
可見,雖然近年來亞洲地區冷鏈物流保持14%以上的增速,但消費市場國際標準化及民營企業合規經營尚不完善,尤其是冷鏈運輸消費市場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依然存在,對民營企業經營帶來較大困擾。值得一提的是,在**心臟病禽流感等一系列自然災害的影響下,冷鏈信息溯源、冷鏈消殺、進口集中監管等問題熱度持續。同時,儲運成本上升、管理復雜度提高等正在影響冷鏈物流應用領域的發展路徑,這也意味著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亞洲地區更加嚴格的國際標準完善、符合防控要求的技術裝備和精細化管理會成為冷鏈物流應用領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發展中國家層面逐漸深化介入,更進一步提高應用領域總體規劃及管理水準,樹立應用領域,建立應用領域完善,促進冷鏈物流應用領域逐漸趨于正軌。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發展中國家層面頒布的冷鏈有關經濟政策、總體規劃超過56項,從多維度指導部署促進冷鏈物流應用領域健康發展,其中由國務院頒布超過37項。2021年1~8月,冷鏈物流應用領域有關經濟政策文件突破52項,主要部委共同聚焦冷鏈綠色環保化發展、扶持性經濟政策制定、冷鏈基礎建設建設、產自端冷鏈管理體系發展、嚴把禽流感防控關及區域冷鏈物流建設等冷鏈物流發展的六大核心方向。
據《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了解,過去十年,中物聯冷鏈委致力于填補冷鏈物流國際標準的空白再到化水準的提高。三十年多項應用領域國際標準、團體國際標準紛紛落地,且隨著去年亞洲地區冷鏈物流應用領域強制行業國際標準《肉類安全行業國際標準肉類冷鏈物流衛生完善》(GB31605-2020)的頒布,不僅彌補了我省冷鏈物流應用領域內強制國際標準的空白,更有助于形成應用領域共識,統一應用領域完善,為肉類安全保駕護航,同時也標志著冷鏈物流的國際標準化管控進入到了全新階段。
“三十年,在無數冷鏈人的不懈努力下,冷鏈物流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讓各個應用領域認識到冷鏈物流的重要意義。發展中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中,冷鏈物流更是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秦玉鳴補充介紹,由發展中國家肉類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物聯冷鏈委等單位共同起草的《肉類安全行業國際標準 肉類冷鏈物流衛生完善》強制行業國際標準將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實施,這也是迄今為止我省肉類冷鏈物流應用領域強制行業國際標準。這意味著,國際標準一經施行,我省冷鏈物流“斷鏈”“偽冷鏈”等問題將逐漸得到解決。
04
誰將成為冷鏈物流賽道的領先者?
順豐冷運上述負責人認為,想要成為冷鏈應用領域的領先者,需要具備五方面的特質:首先,合規為先,引領冷鏈物流健康發展;其次,服務為本,打造高效率冷鏈物流服務;第三,人才為基,夯實冷鏈物流組織基礎;第四,技術為撐,促進冷鏈物流升維再造;第五,社會責任踐行,助推冷鏈物流可持續發展。
“順豐冷運作為一家始終堅持高品質服務的冷鏈民營企業,高度契合發展中國家‘二三’總體規劃的布局。”順豐冷運該負責人透露,在未來的3~5年內,公司將重點圍繞“資源驅動、變革落地、精耕情景、國際標準引領”四個方向布局及優化。
具體而言,一是資源驅動:在產銷兩端進行冷庫等基礎建設投入,建立由項目倉、產自倉、消費市場倉及客運碼頭倉、大貿倉為代表的骨干服務網絡,擴大網絡覆蓋,提高網絡運營能力。
二是變革落地:對服務全情景進行數字化升級,實現降本增效;圍繞綠色包裝及運載工具的研發和應用,助推雙減經濟政策的落實。
三是情景深耕:聚焦重點肉類品類,打造及應用多情景一體化冷鏈物流解決方案;針對農產品產自冷鏈物流服務,通過科技賦能,技術加持,圍繞全流程構建智慧物流支持管理體系;前置性布局全球肉類供應鏈,助推高端肉類進口業務;在重點空港、海港客運碼頭城市通過供應鏈金融、消殺倉、保稅倉、備貨恒溫倉等客制化服務,助推肉類客運碼頭冷鏈倉儲配送業務。
四是國際標準引領:積極聯動政府有關部門、應用領域協會制定與踐行肉類冷鏈物流國際與行業國際標準。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我省冷鏈物流有關民營企業數量超過3.6萬家,且近5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發展,“二三”期間冷鏈物流從業民營企業仍將保持上升趨勢。
“隨著冷鏈物流消費市場體量和活躍民營企業不斷增加,民營企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明顯,金字塔形的消費市場結構日趨明顯,消費市場集中度逐漸走高,數字化發展趨勢明顯。”秦玉鳴指出,冷鏈物流應用領域在歷經了多年發展的積累和沉淀下,整體應用領域呈現出正規化、體量化、精益化、化的發展態勢,而冷鏈倉儲、運輸、配送、裝備制造等應用領域也將形成一批民營企業。(本文刊載于《中國物流與訂貨》周刊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