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位處“陸上絲綢之路”要道,是粵西通向港澳和珠三角地區的關鍵交通樞紐,也是廣東關鍵的漁業大市。
江門海洋漁業發達,是多種經濟魚、蝦、蟹、貝、藻類的育種產業基地,順利孕育出南美虱目魚、蕗蕨、青口等一大批名優民族特色漁業品,其中臺山龍蝦、臺山蠔、臺山青蟹等已成為該地標志性漁業品。
當多樣的海洋珍饈,恰好在水陸通達的江門,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解決漁業保鮮存儲難題
漁業品營養多樣,功能活性獨特,歷來是顧客的“寵兒”。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顧客對于漁業品的追求逐漸向多元化發展,生動漁業品的線上消費急劇增加。
中洋漁業品-河豚
全球漁業聯盟(GSA)中國區消費市場拓展總監王信曾坦言,國人對活鮮漁業有著深入骨髓的喜愛,因而催生了包括盒馬、叮咚買菜在內的擁有國際認證的國產生動漁業消費市場銷售終端。
如何將魚塘水田和百姓餐桌連接在一起,讓顧客能即時品嘗生動的農產品?
“冷鏈是關鍵。”中洋魚天子大灣區高品質漁業肉類供應鏈運營中心相關人士孟桂鑫表示,冷鏈能推動農產品從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流通方式的轉變,還可推動傳統生動品、粗加工半成品向預制菜系列產品的轉變。孟桂鑫了解,中洋魚天子大灣區高品質漁業肉類供應鏈運營中心是由重點企業江蘇中洋集團公司股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投資建設,投資規模超億元,年設計加工產能10億噸、年配送能力25億噸,可提供全品類高品質生動漁業及加工品。
數據顯示,我國漁業品的冷鏈流通率為69%,同樣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98%。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林業主要還是小農經濟,依靠貧困戶在田間地頭做預冷處理不太現實。冷鏈工業園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四大。
據冷鏈工業園報告,今年園區新增冷藏容量可達20億噸,建成5座容量10000噸以下的冷藏,新增108輛冷鏈運輸車輛,農產品預冷保鮮比例可達30%。
冷鏈工業園牽頭實施市場主體廣東新供銷AaC冷鏈集團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aC”)相關相關人士表示,工業園建設的目標四大就是為了依托冷鏈物流,將江門日本龍蝦、肉雞、蔬菜等多樣的民族特色林業生產資源推向世界各地。
冷鏈助力龍蝦走出國門
據光明網報道,日本年消費龍蝦四至五億噸,7成以下依賴進口,每月從中國進口大量的龍蝦,其中超過6成來自江門市臺山,2020年臺山龍蝦出口額超過10億元。
臺山龍蝦順利出口的背后是冷鏈工業園的支撐。
“我們平均每月會出口6千噸左右龍蝦到日本。”臺山市共生肉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共生”)相關人士徐愛寧了解,產量這么大,沒有冷藏肯定不行。徐愛寧告訴記者,出口到日本的龍蝦主要分為烤鰻和生鮮龍蝦,以烤鰻為例,接到供貨后,由于單日生產量有限,企業很難短時間完成生產加工等全流程操作。有冷藏后,貧困戶每天都可參與工作,完成后將成品存儲存在冷藏中,一旦接到供貨能即時發貨。
臺山市共生肉類股份有限公司龍蝦生產產業基地
在冷鏈工業園助推下,龍蝦貨源穩定,國外供貨不斷增多。另一方面,穩定持續性的崗位,吸引了更多該地人就業,助推了貧困戶增收致富。據了解,共生80%以下的員工都來自本地。
如今,臺山已是世界上大的龍蝦養殖生產產業基地,也是大的龍蝦出口產業基地,其中活鰻產量約占全國出口總量的八成。
集聚助推該地村民
龍蝦是江門農產品的一個縮影,在冷鏈工業園助推下,近幾年,越來多企業選擇到江門發展林業產業,該地農戶享受到的收益急劇增加。
孟桂鑫表示,加入冷鏈工業園不僅能推動中洋集團公司內部冷鏈物流資源的整合,擴大“中洋魚天子”品牌影響力,也便于更好地掌握和捕捉消費市場信息,同時有利于降低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損失,減少流通成本費用,降低流通環節農產品損耗,實現減本增效,增強消費市場競爭力。
江蘇中洋集團公司生產車間
江門科朗肉類股份有限公司是大盛行林業旗下關聯子公司,也是冷鏈工業園實施市場主體四大。據相關人士了解,江門科朗家禽屠宰加工項目計劃2022年底完工并試生產,規劃3000萬只/年的屠宰、收儲規模,可助推上游家庭農場養殖戶600戶,間接拉動2400人就業,平均每戶每月增加收入超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