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課題組和李勁松課題組關
9月5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課題組和李勁松課題組關于卵細胞重編程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闡明了自然受精和克隆過程中卵細胞重編程的機制,使人們對早期胚胎如何獲得正常發育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受精”是動物個體發育的起點,然而,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精卵結合過程。為形成一個具有發育全能型的早期胚胎,卵細胞需要對精子基因組進行一系列的重“編程”。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基因組DNA上胞嘧啶堿基的去甲基化。據徐國良介紹,甲基化是蛋白質和核酸的一種重要修飾,可調節基因的表達和關閉,與動植物生長發育、疾病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DNA甲基化能關閉某些基因的活性,而“去甲基化”則能誘導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達。此前,科學界并不清楚去甲基化這種化學修飾的改變是如何實現的,也不知道它為什么會發生。
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上海市科委的資助下,課題組在開展的相關研究工作中發現,來自卵細胞的一個叫做“Tet3”的母源蛋白可以氧化精子基因組DNA,并進一步調控父源基因的表達,以支持早期胚胎的正常發育。動物實驗發現,母鼠的卵細胞去除“Tet3”后,生育力會顯著下降,大部分胚胎在妊娠期發生退化,被母體吸收;在動物克隆過程中,“Tet3”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該研究為開發女性不孕不育癥的治療手段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參考,也為提高動物克隆效率帶來了新希望。
(來源:科技日報)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