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龍魚玉米油在安徽被檢出色澤和煙點不合格。金龍魚食用油合肥經銷商稱,此次抽檢的問題油出自一家小超市,由于保管不
日前,金龍魚玉米油在安徽被檢出色澤和煙點不合格。金龍魚食用油合肥經銷商稱,此次抽檢的問題油出自一家小超市,由于保管不善,使得玉米油長期暴曬,因而導致油質產生了變化。對此,涉事超市并不認可,稱保管不存在問題。(1月10日《新京報》)
金龍魚“問題油”到底因何而起?表面上看,似乎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涼、通風的確是食用油最基本的貯存條件,若盛放和保管不好,是有可能導致油品質量出現問題。可問題是,超市并非如經銷商所說的那樣,其經營和保管有著一整套規范動作,不可能出現盛放和保管不善的問題。
那么,我們就有必要懷疑金龍魚食用油合肥經銷商在混淆視聽,并將責任轉嫁給超市回避風險。國家農副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安徽)糧油檢驗部負責人說,對于食品加工企業來說,在產品出廠檢驗時,色澤、煙點兩個項目應該是必檢的,那么,金龍魚“問題油”的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
專家對此分析說,食用油出現色澤不合格,存在幾種可能性:一是油品在加工過程中脫色不夠,如果工藝不穩定,處理不好就會導致顏色深;二是多種油混合,導致色澤不穩定。而煙點不合格和油的雜質有關,雜質比較多,煙點就會偏低。因暴曬導致油的顏色和煙點變化缺少科學依據,因此,生產環節出問題的可能性更大。
事實上,即便是流通環節被暴曬導致食用油不合格,生產企業也應負責換包裝,因為,食用油塑料包裝桶本身就應該能夠抵擋一定的紫外線輻射。由此,我們基本可以認定,此次金龍魚食用油出現問題,無論是經銷商還是生產商,都應該主動承擔起責任。
然而,現實卻是,經銷商一味推卸自身責任,將責任轉嫁給無辜的超市,生產商更是對工商的監測結果和民眾由此產生的質疑熟視無睹,至今也沒有主動予以公開回應,且任由經銷商撒下彌天大謊。金龍魚無視質疑、拿責任當兒戲的底氣何來?
顯然還得從監管說起,多數時候,食品出現質量問題,監管部門往往只是“聲色俱厲”地要求企業加強自律,卻鮮有強有力的舉措,比如對存在質量問題的企業開出高昂的罰單,蒙牛問題奶便是如此,接二連三出現“質量門”,卻沒有吃一個罰單。沒有懲罰,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自然有了足夠底氣在應對食品質量危機時采取“狡兔三窟”的策略。
?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