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消費者反映,吃到的蟹柳棒、墨魚丸、龍蝦丸幾乎都沒有海鮮味,而且久煮不爛,這些食物究竟是否真材實料呢?專家表示
近日不少消費者反映,吃到的蟹柳棒、墨魚丸、龍蝦丸幾乎都沒有海鮮味,而且久煮不爛,這些食物究竟是否真材實料呢?專家表示,這些食物都叫“仿生食物”,幾乎與名字沒關系,盡量少吃。
常吃火鍋吃出疑問
隨著天氣漸漸寒冷,喜歡吃火鍋的市民越來越多,有的到火鍋店大快朵頤,有的自己買回材料在家吃。近日,愛吃火鍋的閔先生在一家火鍋店吃火鍋,花6元點了6個墨魚丸,花6元點了6個蝦肉丸,又花8元點了6只蟹柳棒,一邊吃他們一邊琢磨:“海鮮餐”這么便宜?
吃著吃著,煮了四五十分鐘的丸子居然毫不變形,再撈起來仔細吃,都是一個味,就像一個個面粉團。同樣在家里吃火鍋的楊女士也發現了類似問題,各種丸子絲毫沒有“本味”。
海鮮丸子到底是否含有海鮮?在一家大型超市,記者拿起一袋墨魚丸,配料表上注明:魚糜、淀粉、蛋清和十余種食品添加劑,根本沒有“墨魚”二字,再仔細看看蝦肉丸、蟹肉棒也均找不到“蝦肉”、“蟹肉”的字樣。
“仿生”食物盡量少吃
那為何這些食品多年來都被作為海鮮產品上了餐桌呢?記者從省疾控中心衛檢所了解到,這些食物叫做“仿生”食物,這些食物多半以低值魚加工而成的魚糜為主要原料,從形狀、風味、營養上模仿天然海洋食品而加工而成。
但記者也發現,除了正規生產的仿生食物,網上還充斥著不少教人如何做人造食物的信息。比如花幾百元就可以買到如何做人造海蜇絲、人造蝦仁、人造牛筋等產品的方法,還宣稱,只需要非常小的成本就可以獲得豐厚利潤。然而,目前這些仿生食物卻還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
省中醫院綜合科主任甘愛萍教授介紹,仿生食物其實沒有營養價值可言,由于加入的食品添加劑過多,能量很高,還有反式脂肪酸等物質,多吃無益,容易造成肥胖和器官的負擔,因此,小孩老人最好不要吃,健康人群也盡量少吃。
?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