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塑化劑問題尚未徹底搞清。又有人爆料醬油醋里塑化劑含量是酒的400倍。打回來的醬油,買回家的醋,這些生活中的必需品是
酒中“塑化劑”問題尚未徹底搞清。又有人爆料“醬油醋里‘塑化劑’含量是酒的400倍”。打回來的醬油,買回家的醋,這些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否“有毒”?如今才發現,塑化劑離我們生活是如此之近。
現在知道的是白酒(含‘塑化劑’),而我們天天需要食用的醬油、醋、飲料里面的含量是酒的400倍!”新浪微博認證的“北京綠腰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龔也長發微博稱。
這條微博已被轉發1.5萬多次。記者希望了解信息來源,通過微博聯系龔也長,截至發稿時,未得到他的回復。
不過,龔也長在微博里說:“前兩天聽業內人說了點‘塑化劑’的事就隨手發了出來,也沒多想,可誰知道被轉發了一萬多條。”
[pagebreak]
記者希望聯系“北京綠腰食品有限公司”,然而在北京市工商局的官方網站“企業信用信息查詢”欄目下,未查到“北京綠腰食品有限公司”的相關信息。
記者采訪時,有食品企業負責人提出,如果有人質疑調味品“塑化劑”超標,應該拿出相應證據。
那么按國家規定,醬油醋中“塑化劑”含量限值是多少?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我國對醬油醋中“塑化劑”含量沒有明確限定值,只有一個臨時性文件可作為“塑化劑”監管依據。
這個臨時性文件指的是衛生部“551號文件”。其中規定,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已脂(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和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殘留量分別為1.5mg/kg、9.0mg/kg和0.3mg/kg。
北京食品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院長韓北忠教授,主要從事食品微生物學、發酵工程教學和研究。他說:“合法企業按照正常工藝生產出的醬油醋不會存在‘塑化劑超標’的問題,更不會引起食品安全問題。”
生產過程會否導致“塑化劑超標”?
記者致電一些調味品企業,企業表示決不會在醬油醋中添加“塑化劑”。
韓北忠指出,合法企業按照正規方法生產醬油醋,是不會添加“塑化劑”的。“若添加進去后,不僅不能提高產品品質,而且還會增加成本。”
那么,醬油醋在生產過程中,是否可能因企業使用的塑料容器或塑料管中的“塑化劑”被溶解進入醬油醋中,從而導致“塑化劑超標”?
韓北忠說,可以肯定地講,只要是正規企業按照正常工藝流程走,從塑料容器或者塑料管中溶解出來的“塑化劑”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塑化劑”在醬油醋中的溶出率極低。“由于生產環境因素復雜,如果說一點也沒有,有點夸張,但絕對不會造成產品不合格,更不會危害消費者健康。”
“打醬油”一定要玻璃瓶嗎?
買醬油醋時,是不是玻璃瓶裝的比塑料瓶裝的更安全?韓北忠說,不是所有的塑料瓶中都含有“塑化劑”,即使有些塑料瓶中可能含有“塑化劑”,但由于“塑化劑”在醬油醋溶出率極低,只要用合格塑料瓶來裝醬油醋,不會造成醬油醋溶解塑料瓶中的“塑化劑”,從而導致“塑化劑超標”的問題。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現在的多數食用油、醬油、醋產品都是使用標有PET標識的塑料包裝,這符合規定。而PVC(聚氯乙烯)材質的包裝中,才含“塑化劑”成分。
每次食品安全“爆料”一出,常引起消費者恐慌。對此韓北忠說,一方面,國家應該嚴厲打擊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劑”等行為。另一方面,希望各界正確引導消費者避免恐慌,因為“零風險”的食品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絕對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