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河南食品網 ? 食品安全 ? 焦點透視

    正文

    【現狀】長沙“限塑令”實施四年成一紙空文

    發布日期:2012-11-21  瀏覽次數:1732

      限塑令實施已經4年,記者近日在長沙調查發現,除了新一佳、家潤多等少數大型超市外,農貿市場和中小型超市幾乎都在違規贈送

    河南食品網訊

      “限塑令”實施已經4年,記者近日在長沙調查發現,除了新一佳、家潤多等少數大型超市外,農貿市場和中小型超市幾乎都在違規贈送超薄塑料袋,“限塑令”幾成空文。據全國塑料協會調查,“限塑令”實施4年來,全國每天消耗的塑料袋總數仍以十億計,由此帶來的環保問題令人堪憂。

      【調查】

      市場到處在用塑料袋

      從11月15日起,記者連續多日在長沙各大商場、農貿市場和大街小巷走訪調查,除了新一佳、家潤多等少數大型超市根據超薄塑料袋的大小收取0.1-0.3元錢外,長沙的農貿市場、小型商店、餐飲店等仍在免費贈送超薄塑料袋,“限塑令”在長沙幾成空文。

      記者采訪芙蓉區荷花園社區一早餐店李老板:“你免費贈送超薄塑料袋是違規的,知道嗎?”李老板回答:“知道,但大家賣早點都贈送塑料袋,我收費的話,肯定會影響我的生意。”李老板稱,他每天賣早點要贈送100余個超薄塑料袋,但從來沒有相關部門來查處。因為查處力度弱,商販們仍在把免費贈送超薄塑料袋當做促銷的手段之一,從而導致贈送超薄塑料袋仍大行其道。

      國家明令禁止生產超薄塑料袋,但這些超薄塑料袋到底從哪里來的呢?一商販告訴記者:“到處都有買,尤其是批發市場,你要多少就有多少。”記者在高橋批發市場走訪,發現限塑令禁用的塑料袋在這里不難買到。

      工薪超市老板蔣俊告訴記者:“我們超市的塑料袋都是廠家定期送貨上門的,價格2.5元50個。”有市場,才會有生產。超薄塑料袋的生產源頭沒有掐斷,是導致“限塑令”失效的主因。

      【部門】

      三大難關致限塑受阻

      “限塑令”幾成空文,是否與執法有直接關聯呢?記者帶著這一疑問采訪了長沙市工商局。

      “限塑令不能說失敗了,雖然目前長沙超薄塑料袋生產、銷售、使用的情況很嚴重,但相對于法令頒布前收效明顯好了很多。”市場管理科科長黃忠表示。

      記者問他:“這其中的原因何在?是否與執法力度弱有關聯呢?”

      黃忠說:“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超薄塑料袋的生產源頭沒控制住,地下黑工廠隱秘性強,查處難;二是市民的環保意識差,只圖方便,沒環保觀念,糾正難;三是農貿市場及小商店、餐飲店等普遍免費贈送超薄塑料袋,法不責眾,查處困難。”

      黃忠坦言,“限塑令”與執法力度弱有一定關聯,限塑令實施后,質檢、工商等相關執法部門都遇到了難題,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憑手感根本感覺不出來,必須鑒定。但每家違規商店都要鑒定的話,有限的人力、執法成本根本應付不過來。

      黃忠身處工商局執法第一線,他透露出的無奈與困惑,無疑暴露了“限塑令”先天不足的一面:法令缺少查處細則,怎么處罰?處罰到何種程度?沒有硬性規定;厚度鑒定是質檢部門的事情,查處是工商部門的事……沒有具體規定,沒有部門協作,就會出現有法難依、執法難行的局面。
    [pagebreak]

      【“新模式”】

      扶持環保袋或成破冰之舉

      針對環保意識不強的指責,不少市民有不同看法。市民程玉華告訴記者:“我們上班族不可能每天帶著菜籃子上班,下班時順路購買蔬菜等,超市和菜市場提供什么袋裝,我們就使用什么袋裝。其實超市和菜市場提供環保紙袋,我們也愿意使用,但長沙有多少商店、市場像蛋糕店那樣提供環保紙袋呢?”

      為打破超市、商場多年發放塑料袋的習慣,培養市民的環保意識,日前,芙蓉區火星街道辦事處在環保專干柳海其動員下,社區聯合轄區各商場,發起了“節能環保綠色通道”活動,由各商場出資購買環保購物袋,社區負責把這些綠色購物袋免費發送到居民家中,居民持綠色標志的購物袋進商場購物,可享受綠色通道免排隊優先購物。據悉,該活動大受市民歡迎,截至19日下午,已免費發放環保購物袋3萬余只。

      社會學家方向新認為,這一活動很有意義,“限塑令”取消塑料袋的生產、銷售、使用,但政府沒有硬性規定銷售市場必須提供環保購物袋,導致超薄塑料袋不斷從銷售市場流向民間。“政府應加強環保購物袋生產、發放的扶持力度,并對生產商給予一定的價格補貼,使這種環保購物袋以低廉價格適應市民。否則,這種僅靠商場免費發送,無疑增加商家的成本,難以持續下去。”

      據了解,火星街道辦事處的環保活動得到了長沙市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肯定,有望在長沙全市推廣,將為長沙“限塑”開創新的破冰之舉。

      專家建言

      全民運動,立法重罰

      限塑破局可借鑒麗江、香港模式

      “限塑令”的失利是否意味著這一法令與國情不適宜呢?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湖南省程序法學會會長黃捷在1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否定了這一說法。“限塑令的目的是‘環保’,而環保是一項長期的、直指人心的行動,需要不斷的推動、總結和糾偏,而不能以為法令頒布后就萬事大吉。”黃捷教授指出,“有了法令,必須強制執行,才能產生權威。云南麗江的全民運動限塑模式和香港立法重罰限塑模式,很值得全國效仿。”

      據了解,云南麗江是國內第一個率先實施“限塑令”的城市。2003年7月1日,麗江古城區搞起了轟轟烈烈的“禁白(限塑)”運動。當地媒體公布了政府決策:2003年7月1日至31日,麗江古城對專門批發、推銷塑料袋的經營者給予堅決沒收并追究其來源,堵住源頭砍斷銷路;對市場上流通但未進行環保認證登記的紙袋、快餐盒、布袋及部分可降解塑料袋進行清理整頓;對農貿市場攤點及大小商店、飯店、超市的塑料袋進行強制檢查、強制沒收,并視情節進行罰款300元至500元;從8月1日開始,進入以罰款為主,罰款、教育、沒收并重的執法階段。

      這場運動,古城區史無前例地動用了最大的行政資源,環保、公安、工商、旅游、宣傳等全部出動參與“禁白”。執法人員被要求分片負責,只要在自己的片區發現一個塑料袋就要遭到領導的問責,壓力可謂不小。而外地游客,如果使用或帶入了塑料袋,導游也要負責。“目前,在麗江市四縣一區的范圍內已經難覓塑料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環保的無紡編織袋。”

      2007年11月,香港政府出臺了《膠袋收費草案》,若消費者不付費索要免費塑料袋,可被拘捕;初犯最高罰款20萬元,再犯則最高判罰50萬元。“這種法令力度,讓人嘆為觀止,限塑自然取得不俗的成績。”黃捷教授說。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友情鏈接

    電話: 0371-86563572  郵箱:kf@zhuoqi365.com  版權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豫ICP備09039160號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