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河南食品網 ? 食品安全 ? 焦點透視

    正文

    營養餐食品安全問題頻現 監管缺多方決策機制

    發布日期:2012-05-30  瀏覽次數:2384

      2011年10月26日至今,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經實施超過7個月。推行之難,應在意料之內:中西部地形復雜,地區差異

    河南食品網訊

      2011年10月26日至今,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經實施超過7個月。推行之難,應在意料之內:中西部地形復雜,地區差異性大,社會經濟基礎普遍較弱;問題之多,卻在意料之外: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也難以避免食品安全、資金安全問題。

      本意為孩子們改善營養的營養餐計劃,為何頻頻“體虛心虛”?為營養餐加“營養”,如何對癥下藥?

      癥狀

      營養餐計劃現12種“病癥”,接各地舉報81份、1240名學生成為食品安全事故的受害者

      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60億元,22個省級國家試點的680個縣開展計劃,惠及2600萬名學生。這是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下稱營養餐計劃)強有力的“脈搏”。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日,全國學生營養辦公布的監督舉報電話和舉報郵箱,收到來自中西部19個省級試點的舉報81份;3月27日至4月23日的36天里,約1240名學生成為食品安全事故的受害者。這暴露了營養餐計劃正染“微恙”。

      4月1日,廣西那坡縣等地曝出營養餐補助遭供貨商和學校套利,當日即引來近10萬名網民參與評論。

      4月9日,云南鎮雄縣塘房鎮頂拉小學、貓貓抓樹小學、椅子山小學1062名學生在食用頂拉小學食堂統一配送的營養午餐后,368人因身體不適入縣醫院檢查治療,這是40天里鎮雄第四起營養餐食品安全事故。

      4月19日,陜西商洛市遭到曝光,該地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仍未開始。

      據了解,關于營養餐計劃的81份舉報中,除了營養餐計劃未實施之外,爭議集中在食品質差量少、食品安全、資金安全幾個方面。屢次見諸報端的食品安全事故、回扣套利丑聞,讓營養餐計劃“低燒不斷”。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項目官員薛文俊看來,營養餐計劃剛剛起步,一些地方倉促上馬,出現問題不足為奇。

      他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項目”調研報告中,為營養餐計劃診斷出12種“癥狀”:地方營養改善經費下撥緩慢、甚至臨時挪用;食堂建設存在大量資金缺口;缺乏營養改善的配套資金;多地購買定型食品、營養餐“營養”流失;營養品單一并面臨存儲問題;零食商補助中套利、學校吃回扣;企業供餐存隱患、食品安全讓人憂;監督機制不健全、各地事故頻發;過程管理存在漏洞;相關職能部門邊界不清晰;營養知識比較匱乏;民間與政府力量的配合不默契……

      病因

      地方財政配套資金難到位,監管主要由行政主導,缺多方決策機制

      在薛文俊看來,160億元難以覆蓋每一個細節,配套資金難實現是首要問題。他認為,中央財政補貼“3元錢”,還要兼顧廚房建設、后勤人員工資、食材加工、儲藏和運輸等方面,進入學生飯碗時難免打折扣。

      比如,2011年,中央和廣西安排10億元專項資金建設改造學校食堂,但全區40個試點縣全部實現校內食堂供餐,需建設資金18億元——8億元的缺口很難填。

      “有了食堂,沒有后勤人員,怎么辦?”廣西馬山縣教育局局長黃漢仕問。馬山多數學校沒有配備專職后勤人員,學校公用經費不得用于人員開支,“每天的伙食補助必須吃進學生肚子里,老師們不得不親自下廚。”

      薛文俊5月中旬在馬山看到,不少老師已顯露疲態。黃漢仕承認,“我們知道老師很累,但在目前資金經費緊缺的情況下,我們也沒有想到很好的辦法。”

      廣西教育廳廳長高楓坦承,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尤其是偏遠小學,沒地方做飯和沒人做飯,是“老大難”:當地財政太緊張,幫不上太多忙。
    [pagebreak]

      營養餐計劃剛起步,各地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食品安全監管也是難題。

      薛文俊說,目前營養餐計劃的監管主要由行政力量主導,在選擇供應商時,多由行政單方面拍板,而缺乏多方參與決策的機制,若再無到位監管,則極易縱容供應商、食堂的違法行為。

      在他看來,此前的食品安全事故表明,營養餐計劃的過程管理存在漏洞。“計劃剛開始大面積實施,地方政府、學校都缺乏足夠的準備,在資金撥付、政府購買、學校購買和記賬方式、食料保管和存儲、財務監管等方面缺乏規范和細則,也缺乏經驗。”

      一些學校食堂內部設施不達標;學校責任人質量關把不嚴;運營商對學校食堂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相關產品未建立索證索票制度,無購進驗收記錄;相關部門很少查驗承包商是否具有經營資質。

      此外,營養餐的品種單一、質差量少,還折射出管理者及從業者的營養意識的缺乏。薛文俊的團隊經調查發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學校負責人、農村教師、學生家長對科學、合理、平衡的膳食結構等營養知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學校營養意識的淡薄,營養餐難免“只管吃飽,不管營養”。

      處方

      加強配餐指導和監督,引入社會力量彌補資金缺口

      “主要通過加強配餐指導,確保午餐的營養質量。”廣西柳州市教育部門負責人說。該地自2008年秋季學期即實施免費午餐,曾聘請飲食營養專家調研,根據各縣食品原材料供應及其價格、學生體質情況,擬定了學生免費午餐一周營養配餐食譜。如今,柳州山區農村中小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提升了2.34%。

      薛文俊建議,對于更多起步較晚、基礎條件較差的地區,保質營養餐,更需要衛生、工商、教育等公共管理部門加強合作,確定明晰的權責關系;學校、供應商、運輸商、食堂承包商等各方,也需要行為制度的規定來確保學生利益。

      除了建立行政系統內的監管機制,薛文俊認為,還可建立伙食委員會或家長委員會共同參與供應商選擇、菜譜制定,探索通過社會力量和公益組織的參與,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合力的監督機制。

      想要營養餐不變質,除了食品要營養、好吃外,還得保證資金落實到位。

      比如,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由社區代表、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清算小組,對學校每月的“免費午餐”報表審核簽字后,方能報賬。廣西教育廳正在總結“融水經驗”,希望找出一種相對成熟的營養餐資金安全監管模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友情鏈接

    電話: 0371-86563572  郵箱:kf@zhuoqi365.com  版權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豫ICP備09039160號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