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網絡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行為時有發生,既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不利于網絡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如何加強網售食
當前網絡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行為時有發生,既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不利于網絡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如何加強網售食品安全監管,既是當前廣大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也成為擺在工商部門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網售食品安全隱患凸顯令人擔憂
外包裝標識不規范,“三無”食品混跡其中。不少網上銷售的預包裝食品沒有任何標簽,成為名副其實的“三無”產品。很多進口食品則沒有中文標識,不懂英文的人完全看不懂。一些食品的外包裝上雖然有部分標識,但卻只是簡單的經營者的網店名稱和QQ號碼,對于品牌、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QS認證標志等信息,消費者都只能得到賣家的口頭承諾。
自制食品銷售紅火,衛生質量堪憂。自制食品賣家一般既無健康證件,也無專門的生產經營場所,而往往在自己的家中,用簡單的工具自己制作并自行包裝食品,其中大多不具備消毒、檢疫等衛生檢測手段,無論是生產場所還是經營條件都難以達到衛生、環保部門的許可條件。
進口食品來源不明,成為“高危一族”。網上銷售的進口食品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來自正規的進口食品代理商等規范的渠道,海外代購甚至是走私而來的“水貨”不在少數。這些“洋食品”是否經過合格的檢驗檢疫手續則不得而知,至于國家要求的進口食品發現問題后“同步召回”、“監管聯動”等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儲存運輸條件無法保證,二次分裝造成污染隱患。網售的食品對儲存和運輸的條件卻有著較高的要求,一旦因受到擠壓、遭遇高溫等情況而破包、脹氣,便會徹底變質。此外,一些經營者將整箱、整瓶、整包的食品拆開后再分裝,致使直接入口的食品很容易受到肉眼看不到的二次污染,嚴重地威脅著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
虛假宣傳、欺詐售假情況時有發生。不少賣家通過盜用他人的實拍圖或者虛構官方授權等信息,在網上發布虛假的產品介紹及宣傳廣告。有的則利用消費者對商品信息的不了解,交付假冒偽劣、“三無”產品、有瑕疵、質價不相符的商品,甚至出現訂購此物而交付彼物的情形。
惡評、發帖曝光,輿論維權力度微弱。網售食品的消費者在維權方面也處于絕對的弱勢。發生食品質量糾紛,不少消費者也會因畏難情緒而選擇放棄追討賠償。即使有的消費者會采取留言、惡評、發帖曝光等輿論監督的方式,但對于網購而言,這樣簡單薄弱的監督辦法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二、對網售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思考及建議
嚴格準入,推行網售食品經營者實名制管理機制。應明確市場準入的門檻,通過法律給網絡食品銷售模式下一個明確的定義,要求網絡食品經營者均應先辦理執照,再上網經營,從準入源頭環節引導經營者自律。同時,建立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的網上注冊平臺,針對網絡經營的開放性、特殊性,在登記信息中增加網站網址、網站服務器地址等重要監管信息。并要求經營者在網絡店鋪主頁公布經營主體信息、許可證證明、服務規則流程等信息,在每個食品鏈節頁面詳細標注生產日期、生產廠家、所含成分等信息,使購買者能透明化消費。
健全行政指導與處罰相結合的監管機制。一是加強行政指導,引導網絡食品經營者辦理營業執照,賦予其經營主體資格,并利用掌握的經營范圍和地址,開展日常巡查,在監管方式上變被動為主動。二是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引導經營者建立網絡食品進銷臺賬、索證索票制度,規范商品信息發布內容,明示商品的生產廠家、地址、電話、保質期、許可證號等必要信息。三是嚴格制度,引導經營者做好網上備案工作,要求經營者將許可證件或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質檢合格證明等掃描上傳至網站備案,并提供給工商部門備查。四是參照對傳統門店食品銷售中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建立健全網售食品的處罰制度,嚴肅查處網上銷售“三無”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過期食品以及虛假宣傳、制假售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并在網上進行公布,促進經營者自律。
加強對經營性網站的監管,增強行業自律。網售食品都是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完成交易的,加強對交易平臺的監管能有效防范網購食品安全隱患的發生。在監管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網絡食品銷售平臺為第一責任人,對于網絡平臺疏于監管而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由網絡平臺提供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同時,明確網站一是要保留網上經營者檔案和交易歷史數據、配合職能部門開展調查;二是要對網上交易的商品信息、銷售信息進行審查和監督管理,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并向監管部門報告;三是要保障網絡交易安全,包括技術安全、支付安全等;四是要建立先行賠償制度,在網絡消費糾紛發生時,可使用賣家預存在網站的保證金對買家進行賠償;五是要大力打擊信用炒作,打擊通過虛構交易行為提升網店信用級別、增加交易機會的不誠信現象。通過有重點地抓好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的監管,積極引導行業自律。
拓展監管渠道,全方位提升巡查監管效能。當前,網上巡查往往局限于通過搜索引擎逐個搜索排查,效能低,且對有限的執法人員和監管時間耗費頗多。加強培訓,提升基層執法人員的網絡巡查監管能力,建立一支兼備良好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敏銳的巡查洞悉能力的網絡巡查隊伍是當務之急。同時,可建立網絡食品監管平臺,增加網絡巡查的頻率,從廣告監測、企業管理、消費者投訴三個方面加強對網絡食品安全的監管。設立廣告監測中心,主要監測各大網站頁面上的食品廣告,著重糾察夸大、虛假的食品廣告。針對有實體店的網絡經營者,采取嚴格的管理辦法,除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外,還要開展經常性的抽樣檢查,保證食品安全。加強舉報投訴處理工作,對于消費者投訴的商家,嚴格按照消法和食品安全法重點監察,予以處罰或取締。
加強12315建設,做好網售食品消費維權工作。一是健全完善各級維權網絡,拓寬投訴舉報渠道,使消費者在受到侵害后,能夠立即通過12315平臺、轄區工商所、基層消費維權聯絡站點等多種渠道將違法線索反饋到工商部門。二是做好消費警示和提示工作。指導消費者選擇實力雄厚、重視買家利益和具有良好經驗的網絡交易平臺,選擇貨到付款的支付方式,注意索取購物憑證或保存交易協議(包括電子版)等相關證據,善用網聊工具獲取廠家和產地、許可證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商品信息,并將聊天記錄妥善保存以備維權時有據可循,并可通過廠家所在地的質監網站查詢食品衛生許可證號是否真實有效等等,從而減少網購的風險。三是加強維權知識的宣傳工作,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通過設置維權宣傳專欄或維權信息鏈接,及時傳遞消保法律法規、政策動態,開展案例警示和網絡維權知識培訓。提醒消費者留意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是否標有食品安全認證“QS”標記、綠色食品認證標識等,并注意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四是有效啟動食品投訴、群體性投訴應急預案工程,做到快速反應,講求實效。
加強合作,建立健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網絡食品交易涉及多個方面,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來進行監管是遠遠不夠的。由于《食品安全法》對網絡食品交易監管沒有作出明確細致的規定,因此在監管過程中,建議由地方政府出面,建立一個網絡食品監管平臺,加強工商、衛生、食藥監、稅務、電子信息管理等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明確適用的法律法規,依托各部門的技術力量,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從而完善網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在各部門內部也必須建立健全合作協調機制,實現信息的共享,制定網絡辦案流程,同時解決異地協助取證、封存、拍賣、銷毀和移送等諸多案件查處中的具體問題,對網絡違法經營行為實現更便捷、更有效地打擊。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河南食品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河南食品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河南食品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新款兒童飲料Fruitizz 含糖量接近兒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