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面制油炸食品,其在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叫法,馃子、油炸鬼、油炸果、大果子等都是它的別稱。然而近日數家知名餐飲企業生產的油條因塑化劑的檢出,使得油條再次被赤裸裸的呈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中來,有關油條的黑料其實并不少,“洗衣粉油條”“潲水油油條”“超鋁油條”等,下面就來說說油條的那些事。
油條攤——中國的清晨食堂
油條口感松脆有韌勁、物美價廉,是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豆漿油條的搭配更是被稱為全民早餐,盡管街上的油條攤普遍都臟兮兮、油哄哄的,卻仍是人來人往。
大家口中的“老油條”
為了使產品更加金黃,“賣相”更好,口感也更加酥脆,一些不良商販便非法使用膨松劑,慢慢的被大家稱之為“老油條”。雖然國家早已出臺“禁鋁令”,但在一紙禁令面前,“老油條們”為了回頭客、為了人流量,仍不惜鋌而走險、知法犯法,油條里“鋁含量超標”的老問題依然時而發生、屢禁不止。膨松劑在油條加工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油條的質構和品質的好壞。傳統的油條加工通常會使用明礬,導致鋁的殘留。科研結果表明,長期食用鋁含量過高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如何才能保障百姓吃的安全、健康呢?
“無鋁”是市場上油條產品的一大賣點,但據了解多為噱頭,因此小編認為,相關食品監管部門不僅要加大檢查力度、懲罰力度,加強突擊“飛檢”、抽檢數量,還應對餐飲企業、油條攤做更多的引導、勸服工作,從健康宣傳、技術改進、意識提高等各方面進行耐心、細致的持續努力。相信通過相關食品監管部門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違法添加和超量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行為更嚴格的標準約束,老百姓舌尖上將越來越安全。
國內專業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臺卓奇食品追溯平臺創始人符春彥表示,油條是我國傳統的早餐食品和大眾化小吃,但食用也有講究。偶爾吃一次無妨,油條屬于脂肪含量相對較高的油炸食品,盡量不要經常食用。近日食藥監管部門通報多起油條鋁超標,“禁鋁令”實施三年,但油條里“鋁含量超標”的老問題依然時而發生。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餐飲小吃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刻不容緩,無追溯,不食品,更多追溯,更多信任!
電話: 0371-86563572  郵箱:kf@zhuoqi365.com  版權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豫ICP備0903916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