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出席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政協委員、開封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孫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加強我省食品安全管理刻不容緩。
孫杰說,近年來,河南省在食品安全方面雖取得顯著成效,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持續保持在99%以上,2023年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達到84.26分,連續兩年在國家食品安全考核中獲得A級等次,但仍存在源頭風險突出、監管基礎薄弱等問題,部分區域和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需進一步加強監管和治理。2022年至今,全省共查處食品安全行政違法案件7.27萬件、移送公安機關704件,查處涉農行政違法案件3888件,偵辦犯罪案件793件。
孫杰深入分析了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他認為:一是部分食品生產經營者為牟取暴利、降低成本,使用低劣和不合格食材,甚至故意銷售過期食品,反映出社會誠信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相對滯后,存在薄弱環節,日常執法監管力度、密度、深度和頻度不足,且執法不嚴、處罰不重,導致違法犯罪成本低;三是“地攤經濟”“互聯網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地攤小食品店、城中村網絡外賣小食品加工店的食品安全隱患重視不夠,部分食品企業規模小、分布散、集約化程度不高,小作坊生產條件簡陋,質量控制措施缺乏;四是在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部分生產者違規使用農藥、獸藥,導致農產品和畜產品中農藥、獸藥殘留嚴重超標。
孫杰建議:為有效提升我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要加大食品安全專項投入,增加監管經費,用于基礎設施、技術機構建設和執法人員能力提升等,同時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食品安全科技創新、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項目;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加強源頭治理、過程控制和風險防控,健全風險監測體系,增加監測樣品數量,提高風險預警能力;三是強化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監管,提高企業準入門檻,嚴格審查生產條件和質量控制體系,對小作坊實行分類管理;四是實施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針對重點區域開展治理和專項整治,加大對企業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嚴厲打擊無證無照生產經營、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行為;五是加強食品生產源頭管理,規范農藥、獸藥使用,加大處罰力度,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鼓勵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六是加強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督促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實施信用分級管理;七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食品全過程信息可追溯;八是提升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深入開展科普宣傳活動,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進鄉村等,加強農村校園食品安全宣傳教育;九是構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協作,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建立志愿者隊伍,暢通投訴舉報渠道。
孫杰委員希望通過實施以上措施,在未來三年內,實現我省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5%以上,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提升至90%以上,構建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共治格局,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