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

    河南農業,“格局”變了!

    2023-11-14 08:11

    河南農業,“格局”變了!


    本周,河南連續舉辦兩場高規格大會,主題均是農業,主角均是中原農谷。


    頂格聚焦、頂格推介的背后,是圍繞中原農谷,河南農業“格局”變了。


    中原農谷如何當好“主角”?河南農業,格局發生了哪些巨變?


    在本屆高博會中原農谷論壇環節,老楊應邀作題為《大食物觀下,中原農谷高質量發展方向和路徑》主旨報告,從理念之變、格局之變、細節之變三個角度,呈現河南農業,正在發展的這場格局之變。


    以下為部分報告內容:

    河南農業,“格局”變了!

    本周,河南連續舉辦兩場高規格大會,主題均是農業,主角均是中原農谷。

    11月10日,2023中原農谷國際種業大會在鄭州開幕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宣布大會開幕并為“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歐洲研發分中心暨神農種業實驗室與瓦赫寧根大學作物育種聯合實驗室”揭牌。河南省長王凱致辭。

    11月11日,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新鄉市人民政府主辦,第六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高博會)在新鄉正式開幕。

    前者“國際范”,河南省委書記、省長共同出席,頂格聚焦、頂格布局后者“專業化”,院士、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業內重量級專家,齊心聚力、把脈問診中原農谷發展定位和方向。

    頂格聚焦、頂格推介的背后,是圍繞中原農谷,河南農業“格局”變了。

    中原農谷如何當好“主角”?河南農業,格局發生了哪些巨變?

    在本屆高博會中原農谷論壇環節,老楊應邀作題為《大食物觀下,中原農谷高質量發展方向和路徑》主旨報告,從理念之變、格局之變、細節之變三個角度,呈現河南農業,正在發展的這場格局之變。

    01

    理念之變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不解放,觀念不更新,行動就舉步維艱。

    今年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先后赴廣東、湖北學習,反復強調要“思想破冰”,要“以思想之變引領發展之變”。

    這句話,用在中原農谷這里,也非常合適。想要建好中原農谷,同樣需要觀念先行、思想先轉、思維先變。

    老楊認為,需要在三種新理念下,思考種業以及中原農谷發展。

    首先,是“大食物觀”。

    河南的優勢和王牌是糧食,中原農谷建設的初衷,就是打造種業領域國家戰略科技高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河南力量。

    可以說,中原農谷發展種業的核心,首先聚焦在“糧食”上。對糧食的理解,決定了對中原農谷發展的理解和定位。

    如何正確理解“糧食”?這就需要理解、踐行好“大食物觀”。

    “大食物觀”是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概念的延伸和拓展,是新發展理念在糧食安全問題上的生動實踐。

    過去的食物來源,主要是糧食,所以“糧食觀”容易被片面理解為稻子、小麥等主糧。

    隨著中國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對食物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主糧“量”的需求上了更體現在對食物全面、營養、健康這些“質”的需求上。

    如何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轉變?“大食物觀”應運而生。

    “大”強調的是廣泛、全面,就是不僅向主糧要糧食,更要確保魚肉蛋奶、水果蔬菜等“副食”的有效供給,從而實現各類食物供應平衡。

    對于中原農谷來說,這個“糧食”的種業,就不能僅僅包括“口糧”,不能僅僅圍繞“米袋子”展開,還應該涵蓋“油瓶子”、“菜籃子”、“肉盤子”、“奶罐子”等。

    中原農谷的種業,應該是在立足河南糧食基礎、優勢之上,打破地域和門類的局限,做大食物觀下“糧食”種業的“國之重器”。

    第二,是大農業觀。

    與大食物觀緊密相連的,就是大農業觀。

    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指出,“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發展現代化大農業要樹立大農業觀。這不單純是對東北地區提出來的,對全國其他地區,包括中原農谷發展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大農業觀下,中原農谷發展,一方面,必須跳出“就農業談農業”“就種業談種業”的傳統思維。

    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今年地市調研中,多次強調,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對于中原農谷來說,需要站在農業全產業鏈角度,思考在現代農業趨勢下,如何將種業發展融入大農業糧食和農產品鏈條,打造全新的科技型、服務型、自強型種業價值鏈。

    大農業觀下,中原農谷發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構建種業發展全鏈條化,如何從一粒種子到產業鏈構建,如何立足鍛長板、補短板,加快推進種業企業育繁推一體化和全產業鏈發展,這也是大農業觀下,留給中原農谷發展的課題。

    另外,大農業觀下,中原農谷發展中,也需要注意這樣一種趨勢傳統農業加工等中后端巨頭,正在逐步覆蓋上游育種環節,種企正在農藥、農資等公司走向一體化。

    這個趨勢告訴我們,種業的發展,需要與傳統巨頭、農藥、農資關系越來越大。那我們在招商引資中,在發展方向上,也要考慮到加強與這些公司、環節之間的鏈接。

    第三,是大生態觀。

    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三位一體。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必須樹立并踐行大生態觀,向各類資源要食物時,都應以保障整個自然生態的安全為前提。

    對于中原農谷發展來說,需要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更加注重資源節約、更加注重環境友好、更加注重生態保育,從農業可持續發展基本理論出發,從種業出發,推動農業從以高產目標主導向以綠色生態為主轉變,依靠綠色技術緩解農業水土資源緊缺、降低農業環境污染壓力,實現糧食綠色低碳生產。

    特別是對于中原農谷來說,一方面,種業發展,沒有好的土壤資源,沒有優質的水資源,沒有安全的自然生態,不僅僅種子的育繁推沒法開展,后續的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也都是空談;

    另一方面,隨著最近社會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環保訴求對育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下和未來的育種,不僅要解決高產、優質,還要兼顧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環保效益,踐行大生態觀,也是未來育種發展的未來趨勢。

    02

    格局之變

    中原農谷高質量發展,構建大空間格局是關鍵。

    這個大空間格局,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河南科創大格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2021年9月7日,省委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明確提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的戰略部署,將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放在“十大戰略”之首。

    如今經過兩年多發展,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技城、中原農谷為支柱的“三足鼎立”河南科技創新大格局已經形成。

    河南省委對“三足鼎立”的要求是: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推進省醫學科學院、中原醫學科學城、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一體建設、融合發展。

    對于中原農谷來說,這種“三足鼎立”融合發展有兩個重要方向:

    一是,取經借鑒。

    比如,中原農谷可以充分研究學習中原科技城做法,借鑒構建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加快集聚高能級研發機構、建設全省人才創新創業試驗區等方面經驗,科學謀劃中原農谷管理運行體制機制、空間布局和項目建設等事項,構建中原農谷建設的“四梁八柱”和種業創新體系。

    特別是,中原農谷強調“谷”“城”一體發展,這方面,更需要學習中原科技城如何以城托院、以院拓城、院城一體。

    “三足”之間,好的經驗、做法、模式,可以互相學習、借鑒。

    二是,換道領跑。

    上個月底,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在河南鄭州正式啟動建設。這對于中原農谷發展來說,是重大利好。

    現代種業已進入“常規育種+現代生物技術育種+信息化育種”的“4.0時代”,無論是生物育種,還是人工智能,關鍵就是算出來。

    只有通過三者融合發展,用全省科創“一盤棋”的思維,才能真正用好、用足、用活這樣的優勢,才能給中原農谷發展,提供了一個換道領跑、后發先至的機會。

    第二個層面,是河南農業大格局。

    如果說河南科創大格局,目前有“三足鼎立”,那在我看來,河南農業大格局,目前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這三足,就是中原農谷+周口農高區+漯河。

    這三者的關系是,中原農谷搞種業,要覆蓋種業全領域;周口農高區是搞產業,主要是解決高產食品這一塊,以漯河為主,中原食品實驗室布局在漯河,以中原食品實驗室為創新主體,形成功能食品的研發,來帶動河南功能食品的產業的發展壯大。

    這同樣需要“三足”之間,做好錯位發展、融合發展,也需要各自發展更加聚焦精準。

    特別是對于中原農谷來說,是聚焦種業、突出創新、著力轉化,科學調整、優化、提升核心區規劃項目,不符合這個定位的非緊密項目,需要合理退出、拒絕引入。

    第三個層面,是河南種業大格局。

    目前,河南種業初步形成了“中原農谷+國家級、省級農業(種業)產業園+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的格局,種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

    這方面,老楊對河南種業大格局有一個構想,叫:“一核、多軸、多區”的現代種業布局。

    一核:很明顯,就是中原農谷。

    多軸:建議依據河南的優勢種業、優勢物種,組織開展、建設種業行動和種業重大工程。

    多區:建議依據自然資源、地理環境、農業資源和農村格局等特征,劃分不同的種業特色、重點區塊,以規模化、集約化著力解決種業“散”的問題。

    這其中,特別需要全省種業,圍繞、聚焦“中原農谷”發展,形成全省種業“一盤棋”的思路。

    比如,商丘虞城的山羊種業、平頂山郟縣紅牛的種業、漯河辣椒的種業、駐馬店夏南牛種業、濮陽的紅薯、菌菇種業、信陽茶油的種業、安陽小麥種業、三門峽蘋果種業、甚至許昌鄢陵的花木,以及遍布全省的豬、牛、雞、鴨、鵝等種業等等......

    這些遍布全省的特色種業,需要用好中原農谷這個關鍵“核”,在省級層面統籌推進,整合種質資源和科研力量,注重全產業鏈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種業創新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這三個空間格局,對準了種業發展過程中要破除科技與產業、省與市縣、產業鏈上中下游之間三個‘兩張皮’的問題,這就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協調。

    這三個大空間格局,將會對河南種業、農業,乃至全國的種業、農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撬動作用,會以種業質變,推動農業質變,以及高質量發展的質變。

    03

    細節之變

    老楊補充,中原農谷高質量發展,五個可行的新方向。

    第一個新方向:加快種質資源數字化。

    種質資源則是支撐農業科技原始創新和育種創新的物質基礎。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河南全面完成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新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7565份、居全國前列,建成國內一流的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省畜禽和水產遺傳資源基因庫建設有序推進。

    這里對于中原農谷種質資源庫,提兩點建議:

    一是:加快種質資源數字化。

    我對目前種質資源庫,有一個總結,就是種質庫1.0版,就是傳統的種質庫,主要發揮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和共享作用。

    種質資源庫2.0版本,相當于整合了遺傳信息和鑒定表型信息的數字化圖書館,讓科研育種團隊更迅速地獲取背景清晰、性狀明確的所需資源。

    種質資源庫的3.0版本,則是加強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促進基因型、表型性狀鑒定數字化、育種預測智能化,構建機器學習算法模型,實現育種預測智能化。

    對于中原農谷來說,可以充分利用河南數字技術的基礎和優勢,把加快推動種質資源庫的數字化,聚焦育種信息化、種子檢驗實驗室數字化、制種基地現代化提升、數字種業綜合監管實時化等多場景,為種業成果轉化落地提供服務。

    二是,省級統籌、層層負責。

    在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方面,老楊建議河南統籌推進農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普查,搭建以省農業種質資源中心庫為統領、各地種質資源庫(場、區、圃)為補充的保護體系,簽訂省市縣三級保種協議、層層壓實保種責任;分類開展省級農作物和種畜禽資源保護單位現場核查,更新保護單位臺賬。

    第二個新方向:加快建設種業檢測的河南標準。

    圍繞種業的基礎設施,不能少了種業檢測的平臺。

    近年來,農作物制種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種子檢疫和健康檢測體系不完善,種子安全風險增加,限制了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種子檢測檢疫機制、平臺急需加強。

    這方面,建議中原農谷加強種子檢疫科技支撐,建立種子檢疫與病蟲害控制中心、農藥與生物技術產品檢驗檢測研發平臺等平臺,在全國叫響中國種業檢測的河南標準。

    為中原農谷種業發展提供,包括加強種子檢疫技術攻關,研發輕簡化適合田間應用的快速、準確、有效的檢驗檢疫手段,提高疫情檢出率和處置率;

    包括建設種子檢驗檢疫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區域性種子質量和健康檢驗檢疫中心,提升檢驗檢疫水平等等;

    包括建立種子消毒中心,提高來源種子安全性和風險種子處置能力,建立制種田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隊,降低制種田病害發生率,降低種子帶菌風險,加強檢疫隊伍建設,強化植物檢疫力量等等。

    第三個新方向:加快建設種業地展的河南高地。

    種業產業要想完成產業化發展,種業地展是其中的關鍵。

    中原農谷有一個使命,是打造永久性國際農業會展。這方面,老楊建議中原農谷打造農業會展時突出“地展”的概念,創造農業生產的應用場景,農業很多時候必須創造一個應用場景,種子必須有生長環境,各種農機作業、智能裝備,得創造生產應用環境,才能把功能展示出來。

    作為中原農谷的對標對象,這兩天2024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開始向全國征集田間展示品種,此次征集對象面向全國水稻、玉米、鮮食玉米、瓜菜、雜糧等種子生產經營企業、科研育種單位和國家水稻、玉米技術產業體系、聯合攻關組的優良品種。

    大會田間展示由大會統一提供土地、設施及生產管理服務,并將在大會正式啟動前,對鮮食玉米、水稻、南瓜、番茄、辣椒等作物進行專家品鑒活動。

    這是中原農谷急需需要學習借鑒的,我們有這么好的高標準農田,我們有這么好的研發平臺和可預見的突破性的成果,我們有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模式,這些都需要以地展的形式,更好地呈現在市場面前,這是促進中原農谷更好地市場化、產業化發展必須的載體。

    老楊建議,加快建設加快建設種業地展的河南高地。

    第四個新方向:加快建設“千萬工程”示范高地。

    今年是“千萬工程”實施二十周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

    上個月底,河南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河南方案,正式拉開了河南全面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大幕,“千萬工程”河南版方案正在加速成型。

    作為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全國農村人口大省,河南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我認為,中原農谷最應該率先建設成示范高地。

    第五個新方向:加快完善種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

    打好種業翻身仗,離不開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

    這方面,建議中原農谷做好幾件事:

    一,建立種業企業與金融機構常態化對接機制;

    二,出臺支持農業保險發展的指導意見,探索開展糧食作物制種補充性商業保險,提升制種保險金額;

    三、育種項目的政策支持要適應種業育種規律。

    分享到: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