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10:06
市民劉先生5月28號中午11點在丹尼斯大石橋店內的“伊賽牛肉” 專柜買了一袋生牛肉,凈重為0.85千克,價值50元。下午2點鐘,劉先生吃完飯準備開始腌制牛肉時,發現牛肉解凍后竟然出現了血水。經常買生牛肉的他非常詫異,懷疑這一次買的牛肉注水了。
5月29號下午4點鐘,記者和劉先生一起來到丹尼斯大石橋店,在丹尼斯前臺大約等待了20分鐘后,丹尼斯的相關負責人帶著“伊賽牛肉”的店長來到了現場。店長表示,凍肉解凍后,確實會出現血水,目前通過肉眼并不能完全判斷到底有多少水,最好先將水倒出來,稱一下,但劉先生拒絕了他的要求。
但當記者問到,凍肉正常的出水率是多少的時候,該店長先是表示,等上級領導來了之后讓領導來說,之后又表示,這個標準應該由檢驗檢疫部門來定。
現場,“伊賽牛肉”的店長提出,可以賠償劉先生50元,對劉先生提出的“一賠五”的要求不能滿足。劉先生表示,如果肉有問題,不僅僅是賠償問題,而是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不能一退了之,丹尼斯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現場,當記者問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時,丹尼斯相關負責人指了指記者的采訪機,一句話都不肯說,現場也沒有做任何協調工作。
關于解凍后牛肉出水達到多少是在正常范圍,這種情況是否有問題,截止到現在,記者沒有接到伊賽牛肉對此事的相關回應。
記者也把這個情況反映到了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沒法對這一情況做出鑒定,只能憑經驗“看和摸”來判定是否為注水肉,但這也不作為執法依據。
另外,關于注水肉,國家是沒有相關標準的,也沒有出水率這一說,他們也沒法去衡量出水多少算是注水肉,只能通過看商家能否提供屠宰證明、檢驗檢疫證明去判斷肉品是否合格。
那市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該負責人稱,市民可以投訴到消協,尋求賠償。而消協客服人員表示,只要是食品領域的問題,都應該歸食藥監局來管。
劉先生購買的牛肉到底是不是注水肉,記者也將視頻發給了河南省某農林院校的教授專家,對方稱,由于國家對出水率沒有相關標準,很難僅通過視頻去判斷是否為注水肉,也不便做出相關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