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10:05
?
奔波在路上的外賣小哥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丁倩見習記者丁洋濤文記者白周峰攝影
核心提示丨天氣逐漸轉熱,你點的外賣安全衛生嗎?近日,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在北京開展大規模自查,黑餐館違規名單曝光令人震驚。
那么,河南三大外賣平臺入駐商家情況如何?他們對入網商家多久方能開展一次自查?查出的問題又有哪些?昨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對鄭州多家入駐外賣平臺的商家進行了走訪,并就此采訪到外賣平臺相關工作人員。
定期自查自糾,外賣平臺做了嗎?
記者走訪中發現,很多商家稱并沒有受到外賣平臺的定期檢查
躺在床上或者在辦公室加班,不用出門,手指點一點便能享受到美食。近幾年,網上外賣訂餐逐漸流行,與此同時,外賣訂餐問題也層出不窮,證照不齊全、衛生環境不過關、代辦中介、拿到手的食物與網上菜單照片相差太大……那么,入駐外賣平臺的商家現場情況到底如何?昨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對鄭州金水區入駐外賣平臺的多家商戶進行了走訪。
“現在不比以前,商家入駐外賣平臺有一套復雜流程。”位于鄭東新區的某燜菜店老板李先生稱,自己店面是在2018年初申請的美團外賣平臺,申請上線資質時,需要具備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實體店鋪地址等硬性條件,尤其實體店鋪地址必須與掛在外賣平臺上的地址一致,此外,外賣平臺還要派專員到實體店內拍照取證。
然而,嚴格的審核流程并不能完全避免不達標商家的存在,三大外賣平臺因此均有定期自查的規定。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從餓了么外賣平臺了解到,針對每座城市,外賣平臺會定期自查自糾,周期一般為一個月。美團明確要對入網商家的商戶環境等進行審查,餓了么對宣傳、食品安全等定期審核。但是,記者走訪中發現,很多商家稱并沒有受到外賣平臺的定期檢查。據李老板介紹,這在某種程度上讓非法黃牛中介有機可乘,不少開在居民樓中的小店面共享同一個營業執照。
提升準入標準,審核監管機制不斷加碼
要求商家必須上傳工商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資料
外賣平臺的“井噴式”增長和網絡訂餐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也給監管部門和外賣平臺帶來巨大的監管壓力。
據了解,外賣平臺正在不斷加碼審核監管機制,多家外賣平臺提升了各自的商家準入標準。例如,餓了么和美團外賣在面對商家申請時,要求商家必須上傳工商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資料。工作人員隨后將在線上驗證證照信息與監管部門所公開信息是否吻合,與此同時,線下對門店懸掛證照進行復核,同時檢查環境衛生,只有通過重重審核后,商家才能上線。
即使上線后,商家也面臨諸多考核,“每個商戶的信用分初始分為100分,如果扣完該商戶將永久不能上線。”餓了么外賣平臺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在鄭州有專門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線下審核,對商戶實行雙重管控。
然而,除了已有的審核監管機制外,各大平臺也紛紛開發圖文識別、商戶黑名單等智能審核監管系統,如所有外賣平臺系統實現黑名單共享后,被一家外賣平臺拉黑的商家將無法申請另一家。
提出問題并維權,消費者應主動出擊
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在網上公示菜品名稱和主要原料名稱
然而,要想保證外賣質量,除了監管部門和外賣平臺加強重視監管外,消費者更應主動出擊,及時提出問題并維權。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走訪中發現,很多消費者反映收到外賣后發現實物跟外賣平臺上的照片相差很大。比如,一道青菜炒肉,拿到外賣后發現只有青菜沒有肉,此時,很多消費者選擇了吃啞巴虧。
“這家外賣有問題,大不了下次不點他們家,但真的很少想到去投訴,最多給個差評完事兒。”在鄭州CBD上班的劉先生稱加班餐已經習慣通過外賣解決,遇到不誠信經營的店家,自己大多選擇“繞道走”。而這種應對方式,對于打擊違規商家、維護消費者權益極為不利。
據悉,為規范網絡餐飲服務經營行為,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簡稱《辦法》)第十一條明文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在網上公示菜品名稱和主要原料名稱,公示的信息應當真實。同時,《辦法》也指出,違反該條規定,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未按要求進行信息公示和更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誠然,外賣商家衛生不達標是硬傷,但其沒有提供足量的外賣同樣是不被允許的。所以,當消費者遇到類似情況時,應主動向外賣平臺或當地監管部門投訴,擠壓違規商家生存空間,自覺維護自身權益。
鏈接
北京三大外賣平臺自查近兩萬家店鋪下線
據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13日從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近期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和餓了么三大外賣平臺對北京地區入網餐飲店鋪的經營資質開展了全面自查,下線大量違規店鋪,并在網站設立“下線名單公示專欄”。
根據各大訂餐平臺網頁顯示信息,截至5月12日,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么三大外賣平臺分別下線違規餐飲店鋪4413家、7247家、7926家。
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市場監管處處長李江說:“以前對于違法店鋪,是監管部門查處一家,平臺下線一家。下線后店鋪往往又改頭換面,偷偷上線。此次開展平臺公示,有助于公眾更好監督平臺履責情況。”
原標題:均要求自查自糾確保食品安全 記者走訪:很多商家稱并沒受到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