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1 09:05
前不久,有學校被曝食堂存在衛生問題,據爆料表示先后在食物中發現膠皮、頭發絲、鐵釘,甚至蚯蚓等,于是有學生戲稱:“我寧愿早上吃泡面也不去補充蛋白質。”
躲在菜葉里玩捉迷藏的菜蟲;明目張膽在面湯里游泳的蟑螂、蚯蚓;糾纏不清的秀發......如今少數學校食堂儼然已變成“小動物”的歡聚樂園,食品衛生狀況著實令人擔憂!
被寄予厚望的“明廚亮灶”
校園食品安全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早在2014年,食藥監總局部署“明廚亮灶”工作時就表示,要將“明廚亮灶”工作與學校及托幼機構食堂建設改造等緊密結合。
一餐一飯看似事小,卻直接關系到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如果監督管理不到位,極易出大問題。為進一步規范校園餐飲食品加工操作過程,提升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少學校也已全面部署實施了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然而現實卻不那么理想。對此小編認為:學校餐飲區別于其他餐飲,它是個特殊的服務行業”,不僅需要“明廚亮灶”,還需要一個能夠與之相互交應的監管體制。
除了“明廚亮灶”還需要什么
如何守住校園后廚食品安全底線?如何讓家長對校園餐飲更透明的進行監督?如何守護學生們舌尖上的安全?不僅相關部門在進行手段創新,第三方平臺也在進行嘗試。
“明廚亮灶” 意在使人們清晰地看到其制作環境和加工過程,而食品追溯旨在保障全產業鏈信息的透明可查;明廚亮灶對員工是一種監督,有了家長和監管部門的關注讓員工更自律,也將餐飲食品加工過程進行公示,將餐飲服務關鍵部位與環節置于家長、監管部門監督之下,食品追溯則能夠有效保障食堂許可管理、原料采購、消毒質量和食品留樣管理等關鍵環節的來源可溯、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如若二者相互結合便可有效應對校園食品安全這個難題。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校園餐飲衛生作為食品安全鏈最后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飯菜不衛生,出了什么差錯,學生連吃飯的胃口都沒了,哪來精力學習呢?所以學校食堂不僅需要“明廚亮灶”,還需建立像食品追溯這樣嚴格有效的管理機制,使學校食堂“食品追溯管內、明廚亮灶示外”這樣的管理模式成為常態。
國內專業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臺卓奇食品追溯平臺創始人符春彥表示:一線員工不應只是食品的直接接觸者,也要做食品安全的最重要監督者,為祖國未來棟梁舌尖上的安全把好關。食以安為先,希望全社會都能認識到食品追溯的意義,這將是極大改善食品安全領域所存在問題的有效方案。
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