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03:03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次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舌尖安全上。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衛紅等根據我國國情建立食品追溯體系建言獻策,運用“互聯網+”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成為熱門話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及健康中國戰略,強調要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 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近年來,我國在加強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方面,已經陸續出臺多條法律法規和指導意見,有關部門也在加大對企業追溯體系建設的監督支持力度。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互聯網前沿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信息化食品追溯建立創造了條件。各地政府機構主導的食品、農產品、畜牧、水產品等追溯平臺陸續建設,一些大的生產企業通過資金優 勢也建立自己的追溯體系,但是政府或企業主導進行的食品溯源有許多無法克服的弊端,容易受到企業和監管部門的影響,所謂的“食品溯源”極有可能變為某些人的牟利工具, 其公正性飽受民眾質疑,因而由政府或是企業主導構建的食品溯源體系在運行中面臨一系列信任危機。相對于由政府、企業主導,第三方食品追溯平臺的優勢在于公正、公平、公 開,政府監管部門參與監督、各食品企業參與配合、消費者可全面透明的查詢溯源信息,未來第三方食品追溯平臺會在食品追溯中成為主流。
國內專業第三方食品追溯平臺卓奇食品追溯平臺負責人符春彥表示,食品安全重在溯源,食品企業通過建立及完善食品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搭建了生產者、消費者以及政府監管的溝通的橋梁,三者互相監督。消費者作為整個食品生產流程的最終導向,全程可視食品生產,這對于生產者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也緩解了政府監管部門的工作壓力。生產者在這樣的雙重監管之下只能嚴格把好食品安全質量關,一些不法食品生產者也沒有漏洞可以撿。
全國各地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已經展開,食品安全關系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著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是最大的民生、最基本的公共安全。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消費者全面參與監督,食品生產企業確立主體責任,監管部門全程監管,全面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