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資訊

    食藥總局巡查奶粉企業 8家知名企業被勒令整改

    2018-01-22 02:01

      網易財經1月21日訊 國家食藥總局從2014年開始對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了系統的體系檢查,就在近日公布的最新一批檢查結果中,包括光明在內的8家知名奶粉生產企業被點名和勒令整改。

      8家國產乳粉企業被勒令整改

      此次被食藥總局通報的8家企業包括內蒙古金海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光明松鶴乳品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花冠營養乳品有限公司、北安宜品努卡乳業有限公司、明一乳業(齊齊哈爾)有限公司、明一乳業(富裕)有限公司、上海紐貝滋營養乳品有限公司等。

      光明乳業旗下的黑龍江省光明松鶴乳品有限責任公司被通報指出,存在部分生產場所設備設施未持續保持生產許可條件、部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部分項目檢驗能力不足等多個生產環境缺陷。

      在此次通報的8家生產企業中,明一乳業是唯一一家占有兩個名額的企業,也是被通報問題最嚴重的企業。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生產規范體系檢查情況顯示,明一國際旗下齊齊哈爾公司、富裕公司被審計出多項生產管理缺陷,涉及黃曲霉毒素M1檢驗原料重復使用、將含量不符合標準規定的原料判定為合格品、不同檢驗人員“共用”同一畢業證書編號等問題。

      其中,明一乳業(齊齊哈爾)有限公司共存在10項生產管理缺陷,在原料進廠檢驗環節問題較為嚴重。如該企業2017年以來檢驗原料和成品中的黃曲霉毒素M1共計236批次,但記錄顯示檢驗耗材“免疫親和柱”只領用了135個,存在重復使用問題。其采購的一批次全脂乳粉進廠檢驗報告顯示“蛋白質/非脂乳固體”為33.77%,不符合產品標準規定的≥34%的要求,但結論卻判定為“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明一乳業(齊齊哈爾)有限公司還存在濃縮、噴粉車間有蟲害侵入痕跡,7名微生物檢驗人員無獨立開展培養基驗收的經歷,一批次進口全脂乳粉入境報檢數量與入庫數量不符,未提供白糖生產商生產許可證等問題。

      此外,該工廠生產的牧欄純幼兒配方乳粉基粉(批號20170718)的產品轉換清場檢查記錄填寫不完整,未記錄D90脫鹽乳清粉、白砂糖、全脂乳粉、濃縮乳清粉、復合營養素、復合植物油等剩余物料的退庫或暫存情況。未提供三聚氰胺快速檢驗方法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方法的比對記錄;缺少維生素B12、葉酸、生物素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方法要求的標準品和試劑。

      而明一乳業(富裕)有限公司同樣問題不少,國家食藥監總局共通報14項生產管理缺陷,涉及清潔作業區內益生菌投料間地面蟲子侵入;益生菌投料間計量配料設備無法達到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配料要求的精度;對進口全脂乳粉進廠未進行鉻檢驗;對原配方中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添加量有調整,但未提供跟蹤評價營養和安全的有關資料;檢驗員王某某和劉某的畢業證書編號同為“100391254704783707”等。

      令人尷尬的是,在明一乳業官網上,此次“出事”的齊齊哈爾有限公司是被國家質檢總局、工信部確定的全國乳制品企業首批12家"GMP"、"HACCP"體系認證重點試點樣板企業之一,全國食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試點企業。

      專家稱嚴格監管將使生產技術落后企業面臨更大壓力

      據網易財經了解,此次8家知名奶粉生產企業被點名和勒令整改是國家食藥總局為期3年的國產奶粉企業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的一部分。2014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制定了全國106家嬰幼兒配方生產企業3年全覆蓋體系檢查計劃,從2014年開始至2018年審計完畢。

      而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屬于常規性檢查,由國家食藥監總局特別組織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工作組,針對所有奶粉生產企業進行,尤其是以往未發現問題的企業。基于月月抽檢、飛行審計的檢查結果,對生產企業在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檢驗能力、不合格產品追溯與處置等多方面情況進行檢查,處理結果分為三種:立案調查、限期整改、吊銷執照。

      國家食藥總局相關負責人曾向網易財經指出,安全生產體系檢查不合格的企業不是產品質量不合格,但與產品質量不合格有必然的關系。

      知名乳業專家宋亮此前也曾表示,在嚴格的監管條件下,很多達不到質量標準的企業肯定會受到一定影響,一些生產技術比較落后的企業也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嚴格監管對市場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為消費者恢復信心奠定基礎,這對行業來說也是好事”。

    分享到: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