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

    "科學"流言榜你能辨別嗎?地鐵安檢后的食品不能吃?

    2016-10-12 02:42

      流言1  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滅種?  流言:一篇名為《鹽里面都有添加劑,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的帖子稱,食鹽里的亞鐵

      流言1

      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滅種?

      流言:一篇名為《鹽里面都有添加劑,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的帖子稱,食鹽里的亞鐵氰化鉀,去掉“亞鐵”就是氰化鉀,是劇毒物質。還說歐美人自己不吃亞鐵氰化鉀,推薦其他國家吃,這是歐美施行的滅種計劃。

      真相:亞鐵氰化鉀里面的氰根和鐵元素是牢牢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鉀相比差了幾百倍。跟氰化鉀這種劇毒物質不同,亞鐵氰化鉀的半數致死量約為每公斤體重1.6-3.2克,和我們常吃的食鹽很接近,也都屬于低毒物質。

      理論上,亞鐵氰化鉀在高溫下可以分解產生氰化鉀,但這個溫度至少要400攝氏度。平時炒菜、高溫烹調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溫度,比如到200多攝氏度就會開始有大量油煙;到330攝氏度不粘鍋的涂層就開始融化。

      流言2

      地鐵安檢后的食品不能吃?

      流言:有人稱,面包、水果、水等食物過了安檢機后,會有輻射殘留,不能再吃了。

      真相:水果等食物不會因為X射線的照射產生殘留,更談不上累積傷害。對于地鐵、機場和一些特定場所設置的安檢機的輻射量控制,都是在安全線以下的,大家大可放心。

      流言3

      酸奶從“增壽”到“無用”

      流言:近日,網絡上流傳一篇題為《喝酸奶能長壽?全世界被他騙了100年,諾獎得主的驚世謊言造就萬億產業》的文章,聲稱酸奶別說長壽了,連基本的健康作用都沒有;而“酸奶長壽論”的提出者——俄國生物學家、諾獎得主梅契尼科夫,不過是個想盡辦法撈錢的黑心商人。

      真相:“酸奶長壽”說的確不靠譜,酸奶在我國從來就沒列入保健食品。其存在的意義,是它彌補了東亞人基因中的一個缺陷。不少東亞人或多或少有些乳糖不耐癥,而酸奶是通過在牛奶中接種乳酸菌,并使之發酵得到的飲品。在發酵過程中,酸奶中大約有1/3乳糖都被乳酸菌分解了,期間還會產生一些乳糖酶。有乳糖不耐受的人也可以安心食用。

      “酸奶無益”說也矯枉過正了。酸奶中的益生菌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細菌,假如益生菌遭到嚴重破壞,腸道功能會隨之紊亂,出現腹瀉、食物過敏、抵抗力下降、反復生病等問題。

      流言4

      吃魚頭和魚皮等于吃毒藥?

      流言:近日,有專家稱,魚頭和魚皮是魚身上蓄積汞最多的部位,如果吃了魚的這些部位,那就等于吃了毒藥!

      真相:即便是魚頭,檢測出汞含量也在國家限量標準內,魚頭不能吃的說法并無依據。

      不論是在哪個國家或者國際組織的安全標準中,居民日常攝入量都是制定標準的重要參照。根據美國環保署的研究,成年人甲基汞的急性致死劑量大約在1-4克上下,而我國水產品甲基汞的國家標準是0.5毫克/公斤,也就是說要達到這個致死劑量,我們一次得吃下至少2000公斤符合國家標準的水產品。

      當然,僅僅考慮急性毒性顯然是不夠的。從慢性毒性的角度看,必須結合魚體內污染物的含量和居民日常攝入量來制定標準。

    分享到: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