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

    網傳“無籽葡萄打避孕藥”傷了誰?

    2016-09-30 01:47

      河南食品網訊問:沒籽的葡萄怎么回事?答:蘸藥了。  問:蘸的什么藥?答:避孕藥。  問:吃了不好嗎?  答:我們自己

      河南食品網訊問:沒籽的葡萄怎么回事?答:蘸藥了。

      問:蘸的什么藥?答:避孕藥。

      問:吃了不好嗎?

      答:我們自己都不吃,吃了會絕育。

      ……

      8月底,如此聳人聽聞的消息在網絡出現,一個月過去了,類似傳聞并未銷聲匿跡,而是演化成各種版本繼續在“朋友圈”中瘋傳。“無籽葡萄打了避孕藥”,這到底是真相還是謠言?如果是謠言,為什么這樣的謠言會不絕于耳?在這場“是與非”的角逐戰中,傷了誰?誰來終結謠言?接到種植大戶的反映,記者近日趕赴湖南省郴州市等地進行深入調查。

      網傳:無籽葡萄“打”了避孕藥?

      調查:謠言傷農!郴州一葡萄合作社1個月損失160萬元

      9月26日,郴州市蘇仙區良田鎮陳家灣村。離“十一”黃金周越來越近,這本是遲熟無籽葡萄的銷售旺季,但周外清的葡萄卻無人問津。周外清是郴州市瑞祥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他種植了200畝無籽葡萄,規模和產量在當地均排第一。可如今,望著熟透了卻難以賣出去的葡萄,周外清心急如焚。

      “往年園子里擠滿了人,如今來看的人都少得可憐。你看,這‘陽光玫瑰’新品種碰上了銷售的‘黑色九月’了。”周外清大面積改種的無籽葡萄往年走俏市場,今年4月又獲得“綠色食品”的認證,可沒想到上市時葡萄卻遭市場冷遇。

      將他逼到市場拐角的是8月底網絡瘋傳的一段視頻:無籽葡萄是用避孕藥“種”出來的。這樣的消息在湖南葡萄種植大戶中“炸開了鍋”,周外清和同行們利用“湘農葡萄薈萃”等“朋友圈”一遍遍地澄清,但收效甚微。

      在謠言沖擊下,一向走高端精品市場的無籽葡萄銷售受到極大影響。八九月份正是無籽葡萄上市高峰期,“夏黑、珍珠、甜菜”3個主要品種最先遭遇滯銷困局,去年批發價能賣10-12元/斤的無籽葡萄今年被攔腰砍價,只賣了5-6元/斤;不僅售價走低,而且銷量受阻,如“甜菜”葡萄1/3沒賣完。僅是周外清所在的合作社,3個品種共有16萬多斤因滯銷爛果而被清除出果園,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0多萬元。

      不僅以批發銷售為主的瑞祥合作社無籽葡萄遭遇銷售困局,而且以現場采摘為主的蘇園合作社無籽提子也受到沖擊。蘇仙區坳上鎮蘇木頭村蘇園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段金紅說:“藍提以往8月就采摘完了,可今年直到8月底還有近4萬斤爛在果袋里,只有連袋子一起剪下來扔掉了。”

      段金紅告訴記者,全社有10多戶社員是貧困戶,原本指望靠產銷無籽藍提到年底脫貧,現在一些社員看樣子不僅脫貧無望,而且成本都收不回來。貧困戶段清賢以每畝5000元的投入種了五六畝提子、葡萄,至少有一半爛在地里,損失近3萬元。

      “爛的只好清理掉,可掛在果樹上的還有20多畝無籽提子、葡萄,誰來幫我們賣出去呢?”段金紅和社員們望眼欲穿。

      網傳:吃了“避孕藥種出的無籽葡萄”會致人絕育?

      調查:無稽之談!攝入適量植物激素比吃鹽還要安全

      避孕藥是如何“打”到無籽葡萄的頭上的?

      “無籽葡萄打了避孕藥。”8月27日,網民“太陽蒙臉的面罩”最早在新浪微博發布這一視頻。8月28日,“石家莊資訊通”的官方認證賬號透露,這段視頻的發生地是在石家莊附近的一家采摘園,來源是“粉絲”爆料。在公眾的壓力下,9月上旬,該名“粉絲”爆料人終于坦白:該視頻系網友提供,承認“果農的說法不完全屬實”。而至于為何要發這條微博,該爆料人在回復網友中聲稱自己也是質疑,并沒有確定。

      但謠言并未因此戛然而止,反而像長了翅膀四處飛。不得已,周外清和同行們就此作了一些考證。

      “是不是把‘氯吡脲’當成了避孕藥?”葡萄種植大戶如此分析。“氯吡脲”在讀音上聲似避孕藥,特別是在郴州等地的方言中,兩者有時聽起來很容易混淆。周外清聽了“朋友圈”中一些語音:“無籽葡萄打了氯吡脲”聽起來如同“無籽葡萄打了避孕藥”,或許通過“朋友圈”語音聊天以訛傳訛。

      “雖然我們自己利用各種途徑澄清,但寡不敵眾,如果再自證清白,讓人感覺有點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味道。”周外清等種植大戶極其無奈。

      “又一次出現這種莫須有的謠言,我們必須明確地向社會作出正面回應,不能傷了農戶的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會長晁無疾表示。

      晁無疾解釋,目前無籽葡萄的獲得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遺傳育種的手段選育本身種子就已退化的葡萄品種,像夏黑葡萄等;二是利用赤霉素等對有核葡萄進行無核化處理,使其不能形成種子,一些巨峰系葡萄就是用此種方法達到無核目的的。

      晁無疾說,由于無核葡萄沒有種子,就沒有促進果實坐果及膨大的某些內源激素,從而導致無核葡萄坐果率低及果粒瘦小,影響果實的外觀和品質。因此,在進行葡萄無核化栽培中,往往運用赤霉素、氯吡脲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讓葡萄達到無籽又大粒的目的,讓消費者吃起來感覺更爽口。

      避孕藥是一種動物激素,赤霉素是一種植物激素,避孕藥能不能在葡萄身上起作用?

      “無論使用哪種植物激素,人體都不可能長出葡萄來,葡萄也不會因為使用了動物激素而變成無籽。”今年74歲、研究了一輩子葡萄的晁無疾說,目前還從未發現葡萄使用過動物激素,而且即使使用了對葡萄也沒用。他認為,激素要起作用,必須要有目標器官,植物激素對人體無效,動物激素對植物也不會有用,因為都沒有相應的靶目標。

      那么,赤霉素在葡萄生產中有沒有限量規定?超量使用會不會對葡萄、對人體產生影響?

      湖南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先信告訴記者,不同的果蔬所需赤霉素的濃度標準不一樣,葡萄中的赤霉素濃度最好在20-25ppm的范圍內,即1克赤霉素溶解在80-100斤水中使用較為合理。

      “種植戶從成本和效益考慮,一般都不會故意過量使用赤霉素。但也不排除有的農戶缺少科學常識,給葡萄添加了過量的赤霉素。”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湖南農大園藝園林學院院長楊國順說。

      “赤霉素用多了,無籽葡萄就會脫粒裂果、出現畸形,在生產環節中果子被燒壞,掉落在地里,根本沒法賣。”段金紅說,農戶會按照專家指導意見和廠家說明書來適量添加赤霉素。

      那么,我們吃了添加赤霉素的無籽葡萄,會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李先信說,研究顯示,一個體重120斤的成年人,每天要攝入180毫克赤霉素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按照農業部葡萄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檢出樣品中的殘留量不超過0.1毫克/千克計算,也就是說,一個成年人至少每天要吃1800千克葡萄,才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合理使用赤霉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不僅對提高葡萄品質有好處,對人體也是安全的,就化學毒性來說,適量植物激素的毒性非常低,比我們吃的鹽、葡萄糖還要安全。”晁無疾說。

    分享到:
    av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