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3 11:06
據不完全統計,安徽省現有各類餐飲服務企業10萬多家,其中加工經營場所使用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餐館約3.6萬家。在去年
據不完全統計,安徽省現有各類餐飲服務企業10萬多家,其中加工經營場所使用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餐館約3.6萬家。在去年"小餐飲整治規范年"中,16個市有針對性地選擇了街道、居民小區、車站、小吃一條街、學校周邊、旅游景區等86處作為整頓規范試點區域,取得一定成效。但全省仍有2.4萬家達不到許可條件的無證小餐飲,食品安全難以得到根本改善。
兩塊燒餅就著一碗牛肉湯,很多人的早餐就這樣搭配解決。一些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小吃,也大多來自小作坊、小攤販和小餐館。不可否認,作為食品安全流通領域的重要環節,“小餐飲”在方便群眾生活、解決就業、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等方面功不可沒。但“三小”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一直是食品安全“重災區”,經常曝出臭味香干、甲醛鴨血等安全事故。
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高懷荃分析指出,這主要是由于小作坊和小攤販廣泛分布在農村、城鄉結合部和城市角落,生產經營環境差,生產設備簡陋,生產工藝落后,“多、小、散”狀況較為突出;從業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很多不具備最起碼的食品安全意識,沒有掌握最基本的食品安全操作技能。甚至還有少數生產經營者誠信自律意識較差,明知故犯。
強化監管“說來容易做來難”
每到課間操休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二中的十多名學生"監管員"就會佩戴好證件,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進行檢查。不久前,記者跟隨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在該中學了解到,這種學生參與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新模式已在明光市全面推行。“從材料到加工,我們都會帶著學生檢查一遍。檢查結果以‘滿意、基本滿意或不滿意’的形式向全校師生公布。”安徽省明光二中后勤部副主任戴慶汝介紹說,這一方面保證了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學生在周邊小餐飲、小飯店用餐的安全隱患。
中學食堂可以讓學生參與監管,但是,讓更多的人參與監管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食品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館,并非易事。長期關注食品安全的安徽省人大代表翟培敏分析認為,食品小作坊、小攤販的現實業態復雜,往往涉及生產加工、銷售甚至餐飲服務等多個環節,難以作出明確、科學的劃分。監管對象分類不明確,導致監管主體不明,因此極易產生執法過程中的“踢皮球”現象。“強化對小餐飲的食品安全監管,說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不止一位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同志嘆息。
對于“小餐飲”食品安全監管乏力難題,部分人大代表提出了“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的建議。“然而,如果設立較嚴格的市場準入門檻,將會導致大量人員失業,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而小作坊和食品攤販最終還是取締不了;如果放松市場準入門檻,又會帶來食品安全隱患,無法確保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安徽省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同志表示。